民主進步黨今(7)日舉行「黨務革新研討會」,第三場由前主席謝長廷主持,並邀請勞委會主委李應元、中研院研究員徐永明,以及李俊毅立法委員,針對「黨的提名制度」進行研討,此議題討論方向分為三個小子題分別為「初選民調方式之檢討」、「弱勢選區之提名策略」、「推動公辦初選制度」。
李應元表示,有關於初選制度,黨章經歷18次的修正,就是希望往好的方向走。此外,民進黨自我要求很高,在李應元擔任民進黨副秘書長任內,違反黨紀者就開除,有不法的行為就移送法辦絕不包庇。針對黨的民調制度,李應元贊成民調提高為70%與30%的比例,也贊成公辦初選制度能夠將人頭黨員問題獲得解決。
李俊毅表示,選舉提名制度的優劣主要有兩個指標,第一為提名制度的制度化,法治制度可發掘優秀參選人才,人治色彩的制度只會成為派系排除異己的工具。第二為勝選優先的思維,目前的制度無法透過民調篩選出最佳的候選人,建議採用如對比式民調,善用彈性的人才佈局。此外,針對某些本黨支持度較低的地區,應採分段分區的提名方式,有條件的賦予黨主席徵召權,徵召最適宜、最優秀的黨內同志投入選舉為黨貢獻,也可以解決強棒無參選意願的問題。
徐永明表示,解決人頭黨員問題應以「黨員賦權」為目標,公開黨員資訊並加以清查,確立黨員資訊的公開化,並透過地方黨部與中央黨部的合作加以整訓,成為政績與政策宣導的最前線。另外,黨員對黨務的參與可以多元化,例如基層村里長的輔選與參選,基層民情反應管道的建立,乃至基層建設的建議等,都可以成為「黨員賦權運動」。
針對民調制度,徐永明建議增加「黨政績效」評分,降低民調比例,不建議修改目前民調格式,但是建議降低民調的比例至五成,增加「黨政績效」的評比,對於民進黨的向心力與執政參與程度成為提名指標之一。另外,建議透過中選會辦理「公辦的民調初選」,以中選會名義主辦,各政黨提供初選名單,集中統一辦理,降低跨黨操縱的可能,也提升公正性與權威性。
謝長廷表示,民進黨是第一個將提名制度化的政黨,連國民黨現在也跟進辦理初選。目前產生人頭黨員最大的問題在於三點:資訊不公開、代繳黨費、人數太少產生易控制等問題,另外,績效評鑑以前做過,只是如何依照制度無私心去推選最佳候選人較難,制度設計要能權責分明。
謝長廷指出,希望黨可以將這些意見納入未來修改制度的參考,有聰明的黨員就有聰明的黨,有聰明的黨才有聰明的制度,大家關心就會集思廣益,就有聰明制度產生,也是這次研討會的目的。
謝長廷最後表示,民進黨現在面臨的問題就是接受別人給我們定位的價值觀,讓對手評斷民進黨的好壞,社會就變成紅衛兵式,價值觀都顛倒。所以黨應該要相信制度與制度的各種程序,黨一定要團結。
本場次參與討論的黨員同志相當踴躍,針對此議題提出建言者眾多,共有14位發言者分別為:尤清(立法委員)、洪當舞(台北市黨部評召)、張茂楠(全國黨代表)、曾琮愷(青年委員)、徐佳青(台北市議員)、張幸松(台北市市議員參選人)、阮昭雄(前青年部主任)、江昭儀(立法委員)、黃添丁(台中市評委)、許崇文(桃園縣評召)、黃偉哲(立法委員)、賴燕雪(南投縣黨部主委)、莊瑞雄(律師、台北市議員參選人)、吳思瑤(中評委、台北市議員參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