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族群事務部今(18)日就「高砂義勇碑」及「芝山岩學務官遼遭難碑」,這兩起拆碑事件所引起之爭議,邀起各界專家學者舉行座談會。
二月份,高砂義勇軍紀念碑在主流媒體的大肆渲染下,最後演變成台北縣周錫瑋縣長下令拆除紀念碑。緊接著,芝山岩的「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又因為台北市文化局長廖咸浩認為要「匡正」紀念碑紀念的意義,同樣遭到拆碑的爭議。這兩起紀念碑拆遷的命運,震盪著台灣上一代長輩對日本殖民時期的歷史記憶。
高砂義勇軍紀念協會理事長簡福源認為,當初高砂義勇碑是為了紀念他們家人才立碑,政府應該要尊重人民的情感及記憶的自由,而不是蠻橫地拆碑。身為原住民的他更義憤填膺的說,「如果自己有槍的,早就衝了!」東森原住民電視台顧問以撒克˙阿復則認為地方政府不應以人民不符合主政者的歷史論述,就下令拆除紀念碑。少數原住民政客更不能以為自己有權能代表原住民恣意對外發言。
前身為芝山岩學堂的士林國小,其校友會會長林政毓認為當初六位日本老師(六氏先生)本著教育台灣學生的初衷,貫輸教育理念,開啟了台灣現代教育,因此校友會純粹以教育的觀點,紀念他們的貢獻。芝山岩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廖岳則認為,芝山岩的歷史就是台灣近代史的縮影,學務官僚紀念碑是三級古蹟,台灣的人民都有責任來共同保存這些文化資產。
民進黨林佳龍祕書長認為,台灣是個多重殖民的國家,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史觀,台北縣、市政府應該以民主多元的心態接受,而不該因為掌握權力,就左右人民的歷史記憶,讓思想的警總復辟。
長期關心人權議題的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吳豪人說,台北縣政府沒有說明高砂義勇碑違法的事證,即發函要求高砂義勇軍紀念協會限期拆遷。台權會認為台北縣政府沒有權利扣押人民的財產,因此他們將協助協會尋求法律途徑,申請訴願來解決爭端,並要求台北縣政府恢復拆碑前的原狀,制止其他拆碑的骨牌效應發生。
中研院台灣歷史研究所吳叡人教授認為,過去是中國政府出賣台灣,把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人民現在認同的錯亂,是政府的錯,現在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資格批評或「匡正」上一代台灣人的歷史記憶。台灣不同的族群,經歷過不同的殖民時期,因此必須以普世價值來看待「歷史正義」,而不是再以另一個史觀來套在另一個族群身上。
民進黨族群部主任楊長鎮在座談會最後指出,台灣已是個民主法治的國家,民進黨身為執政黨,應該要與其他政黨,共同來學習以多元、尊重及寬容的態度,來相互了解跨族群的歷史記憶,而不是以政府以名,行思想檢查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