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婦女部今(11)日上午舉辦「青新視角,書寫台灣—這是屬於我們的島嶼故事」記者會,邀請參與〈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的故事捕手出席,並由其中5位代表分享採訪歷程和蒐集到的新住民在地故事。
婦女部主任蔡宛芬開場時介紹,此次計畫主要著眼的是台灣島內,徵選培訓總共20位的「故事捕手」,在寒假期間前往全國各縣市,結合小旅行的方式採訪新住民生命故事,最後共同蒐集到超過100則新住民在地故事。共同執行計畫的青年團隊《滾出趣》創辦人許鈺煊表示,此次計畫的參加者不僅生長背景、居住地區有很大差異,也匯聚了各種不同心態與身分的參加者,包含前往陌生城市冒險的學生,和採訪自己姐妹的新住民與新住民子女。
副秘書長徐佳青致詞時表示,這次的計畫橫跨不同年齡層和不同身分,民進黨婦女部希望透過這個計畫讓所有人了解不同語言、不同文化在土地上的故事。相信經過整個計畫,接下來即使沒有計畫協助,大家仍然會想要繼續去捕捉故事。同時徐副秘書長也勉勵在場的捕手,也可以從日常用語如「你好」和「謝謝」開始學習新住民所使用的語言,拉近彼此的距離。
代表分享的雲林特派捕手鄧國全說,自己因為從事城鄉研究,在採訪的過程中特別觀察到新住民同時經歷了「身體」和「認同」上的雙重移動。例如每週五天在雲林不同地方擺攤的新住民,其實是居住在嘉義。說明新住民即使已經移動到不同的國家,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仍然不斷移動。
從小在嘉義長大,採訪自己故鄉的嘉義特派捕手許雅琦笑稱,以為自己會比其他捕手游刃有餘,但事實完全不是如此。一開始的採訪被全數拒絕,最後才開始在最有人情味的市場裡蒐集到故事。其中最震撼的是,有一位新住民說明明自己是和先生共同開店,但卻曾經在回答客人的問題時被回應「妳掂掂啦,我是在問頭家」。以前在課本上都曾經學過,面對歧視最好的方式就是接觸,她認為透過這個計畫實際接觸新住民並將故事記錄下來,就是消弭歧視的機會與方式。
彰化特派捕手潘薪宇表示,很佩服新住民能夠邊學語言邊開店。這也是自己第一次看到真的生活困難的新住民,看著他們面掛笑容講述心酸的故事,更希望透過故事可以讓更多人了解他們,因為歧視經常是來自於不了解。來自雲林的新北市特派捕手林稚芊,原本以為自己是新二代應該比較具有優勢,但因為是到新北市這個不熟悉的城市,同樣也面臨許多困難。經由媽媽的人際網絡輾轉介紹,才逐漸完成採訪任務。
本身是新住民的台南特派捕手蘇虹鮮提到,新住民的共通點是來到完全陌生的國家以後,必須在急迫的壓力下學習環境、語言、風俗習慣等等各方面。其中一個採訪對象是原本就認識的朋友,但經由採訪才第一次知道她開店的理由是「為了出來見世面」。因為儘管來台灣已經十幾年,但卻都只在工廠沒日沒夜工作,直到小孩子的學校邀請到學校做越南菜教學,才第一次對自己產生信心。
捕手們最後一起將印有100位新住民生活群像的各縣市板塊貼到台灣地圖上,象徵在台灣土地上多采多姿的新住民故事正不斷發生。而在計畫執行期間因地震受創而尚未前往採訪的花蓮,也由徐佳青副秘書長貼上「一起出發」的字樣,期許隨著花蓮逐漸復原,民進黨邀請大家一起到花蓮,讓故事紀錄的腳步也能延伸到花蓮。
故事捕手們採訪撰寫的100篇文章,已陸續在民進黨婦女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刊出。未來也將與網路媒體「女人迷」合作,將在該平台發布。
民進黨也將於4月14日下午一點,於滾出趣人生旅所(台北市和平東路二段96巷20弄6號1樓)舉辦「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晒故事日!——那些在島嶼存在,但你不知道的故事」,活動包含3場次的「捕手小座談」主題講座,現場同時展出由捕手紀錄拍攝的「新島嶼故事照片展」,以及邀請故事捕手在「晒故事市集」攤位和參與者互動分享採訪經驗和心路歷程。期待透過「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所紀錄下來的新住民群像,讓新住民姊妹落地生根的故事能被大眾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