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新住民故事「晒」出來!民進黨「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成果精彩展出
民進黨婦女部4/14下午舉辦「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成果分享會:「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晒故事日!——那些在島嶼存在,但你不知道的故事」。活動包含3場「捕手小座談」主題講座、邀請捕手現身說法採訪歷程的「晒故事市集」,以及由故事捕手紀錄拍攝的「新島嶼故事照片展」。透過多元形式實際呈現故事捕手所到訪的新住民店家環境和採訪對象,帶領參加者身歷其境。
民進黨中央黨部徐佳青副秘書長開場致詞時,請現場參加者試著想像「耳朵聽得很清楚,卻不知道別人在說什麼;明明很會說話和唱歌,別人卻不能理解」的處境,接著說明其實這樣的經驗是每個人移動到其他地方時都可能遇到的事情。徐佳青副秘書長說,她發現捕手們經由計畫,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內都已經產生蛻變。她自己也從捕手身上得到很多的啟發,希望大家都可以帶著輕鬆的心情聽精彩的故事。
第一場「捕手小座談」,由台東特派捕手黃莉雅和雲林特派捕手林稚芊打頭陣。林稚芊藉由執行計畫的過程回顧自己的成長歷程,透露在小學時期曾經因為新住民子女的身分被排擠而產生自我懷疑,從國高中開始就一直努力找尋各種計畫和機會,不希望讓別人「看不起」。如今「新南向」讓政府和民間機關與東南亞相關的資源增加,開始有同學會積極來跟自己討論東南亞的議題和文化,覺得已經看到了改變。黃莉雅則認為自己是透過執行計畫來讓自己對新住民「改觀」,過去自己會不自主地帶著同情的眼神看待新住民,或是產生「不能輸給他們」的優越心態。但是蒐集故事的過程裡,和新住民與移工的直接接觸,或是受到他們的在地知識協助,才使得自己意識到新住民在台灣已經落地生根。自己並不是新住民故事的「旁觀者」,所有島嶼上的人都是新住民故事中的一份子。
第二場「同住在同一個城市,卻不曾發現的平行世界」,由回到家鄉採訪的高雄特派捕手林爭意主講。林爭意提到,雖然自己已經有採訪相關的經驗,但是在找尋受訪者的過程中還是遇到困難。因此採用多元的方式找尋受訪者,例如聯絡新住民服務中心或是詢問新住民協會的理事長,由新住民本身的人脈去連結。林爭意也說,自己非常佩服這些自己經營店舖的新住民「創業者」,因為創業本身是帶有困難度的事情,尤其是在不熟悉的異鄉,但是新住民卻都非常堅強地撐起這些事業。林爭意特別感性述說,其實每個人在任何時候都可能成為少數,例如自己從高雄到台北上大學,或是每個人出社會工作到不同的城市或國家定居,其實對當地而言都算是「新移民」。若能夠抱持這樣的認知,而在日常互動中多問候對方一句,一定會讓對方感受到非常溫暖。
第三場「第一次,我聽到她們說自己的故事」的分享人,則是第一次與新住民深度接觸的學生,苗栗特派捕手吳冠頡和桃園特派捕手鍾庭宜。吳冠頡得意表示,自己邊寫稿邊閱讀寫作書籍和新住民主題的論文,因此完稿之後整體文筆質量都大幅提升。吳冠頡也表示,他從採訪歷程中第一次真正接近新住民的生活,例如曾經到一位印尼新住民家中作客,才第一次嚐到印尼料理道地的辛辣口味。鍾庭宜說一開始家人朋友都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參與計畫,但是自己一遍又一遍講述計畫的精神,最後身邊的朋友甚至會督促她「今天怎麼還沒開始採訪」。鍾庭宜提到,有一次在夜市採訪一家泰式小吃,雖然因為對方找不到空檔時間而未能寫成故事,但她從旁觀察新住民母親和小朋友的互動,發現其實作為一個母親遇到的困難都是類似的,和新住民的身分並無關係。
民進黨推出的〈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徵選20位青年培訓為「故事捕手」,各自於2018年初前往全國各縣市,獨力探索與挖掘新住民店家,以異地深度小旅行的方式採訪新住民。每人最終完成5篇新住民採訪故事,整個計畫共蒐集超過100則新住民在地故事。文章目前已陸續在民進黨婦女部官方臉書粉絲專頁刊出,未來也將與網路媒體「女人迷」合作,將在該平台發布。民進黨期待透過「新島嶼故事捕手計畫」所記錄下來的新住民群像,讓新住民姊妹落地生根的故事能被大眾看見,讓台灣社會因為瞭解而消弭對新住民的偏見與標籤,因為瞭解而更加認識屬於台灣這塊土地的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