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12)日上午假台大校友會館,舉辦「中國政策大辯論」研討之系列活動「反分裂法後兩岸政黨互動的份際」座談會。黨主席游錫堃到場致詞並聆聽與會黨內同志以及專家學者的意見。
本次座談會由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主持,會中邀請包括,立委郭正亮、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委顏建發、民進黨政策會首席副執行長羅正方。
黨主席游錫堃在致詞中強調,三月十四號是中國制定「反分裂法」一週年的日子,這一項授權對台動武的戰爭法案,已經嚴重改變台海和平現狀。但是,中國制定「反分裂法」之後,連、宋相繼訪問中國,替中國「反分裂法」解套。泛藍在野黨領袖到中國訪問期間,沒有譴責中國政府對台使用武力的企圖,也沒有轉達台灣人民嚴正反對「反分裂法」的立場,沒有抗議台灣參與國際社會的空間遭受打壓,更沒有宣揚台灣寶貴的民主經驗與人權價值。對此民進黨深感遺憾失望。
對於中國向「鐵桿泛綠」招手,游錫堃主席表示民進黨從不排斥與中國接觸。只要能顧及對等、台灣國家利益、兩岸和平、鞏固台灣民主與促進中國民主化,民進黨不排除和中國做任何方式的接觸、交流和對話。但中國當局應該正視台灣主權獨立的地位,尊重台灣的民主政治體制,正本清源之道還是應該和台灣民選政府展開對等協商。
立法委員郭正亮當面建議黨主席游錫堃不要排除訪問中國的可能性。他表示,民進黨內除了有鐵桿,同時也要有木桿,打高爾夫球時用木桿反而可以打的更遠。面對中國「硬的更硬,軟的更軟」的兩手策略,民進黨應該也要有軟硬兩手,面對中國硬的一手要堅持台灣的主權獨立,對中國軟的一手则可以透過接觸及對話來謀求台灣利益。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張五岳分析當前北京對於兩岸黨對黨接觸對話的主要策略包括:「堅持九二共識」與「反對台獨」,為兩岸政黨交流對話的基礎與前提要件;國親共建立了兩岸三黨之間交流溝通的平台,也希望為與民進黨的交流起規範作用;貫徹寄希望台灣人民方針,積極影響台灣民意與選舉;以及改變政冷、經熱的格局,經由政黨交流促使兩岸各項交流進一歩發展。張五岳表示,台灣當務之急在於政黨必須開始思考如何「既聯合又競爭」,不聯合無以對外展現實力爭取國家與人民利益,不競爭無以讓民眾透過政黨政治分辨出可行政策與方案。因此和解與對話不僅是未來兩岸關係互動的標的,更是此刻台灣內部朝野政黨在兩岸政黨接觸交流中必先正視的當務之急。
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主委顏建發指出中共對台採取圍棋與象棋交互使用的戰略。從中國「十一五」草案中所明白宣示的「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神聖領土」與賈慶林所主張的「鐵桿泛綠有機會也可以接觸」相對照來看,再次證實,中國對兩岸關係的定位與基本原則,依然不變,變的只是統戰的技巧更形靈活,方式更形寬鬆罷了。也就是,所謂的「軟的更軟,硬的更硬」。針對中國改變現狀的企圖,顏建發認為中國在戰略上的切入點包括法律、媒體、心理三戰,層面則由外而內,藉美壓台、持續打壓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在兩岸間推展反獨促統計謀等三層次推進,進而對台灣產生包抄的壓力。另一方面,北京藉由「拉藍打綠」、「分化淡綠與深綠」、「孤立陳水扁核心與陳水扁政府」等策略製造台灣內部分歧,進行零細化分割,繼而聯合次要敵人,孤立並打擊主要敵人,也就是泛綠陣營。明顯地,透過上述戰略性的包圍與孤立,中國正藉由經貿、軟硬兩手的慣有策略,欲將台灣逐步緊縮誘入其圈套之中。
民進黨政策會首席副執行長羅正方認為,中共以政黨交流為名劃定兩岸互動框架的目的,一是讓具備台灣民意基礎的執政黨無法直接與中國互動,使執政黨無法於兩岸政策與在野黨競爭;另一方面則是藉由釋出交流利益予特定政黨,操作台灣民主政治。羅正方進一步表示,賈慶林提及「鐵桿台獨有機會也可以接觸」的說法,某種程度代表中共嘗試孤立陳總統黨內地位,試圖介入泛綠陣營的權力運作,而不是僅止於泛藍陣營。但是中共國台辦副主任王在希隨後表示,與台灣的「鐵桿台獨」接觸,不涉及中共官方,顯示中共的軟策略只是統戰的包裝,並非對於台灣人民的接納。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賴怡忠在結論中強調,以中國近期對台言行出現的自我矛盾,口徑不一致的狀況來看,相信中國也在思考如何面對「台灣前途由台灣人民決定」的主流共識,民進黨在此不排除也不畏懼,願意在不互設前提與條件下,與對岸進行黨對黨的對等接觸。我們決不是為了接觸而接觸,台灣人民利益的確保、兩岸的和平與民主發展,是我們十分重視的目標。由於黨對黨接觸絕不能取代政府對政府的對話與協商,因此民進黨會透過「黨政合議」,與政府部門做好黨政分工,在整體的考量下,使黨的接觸成為台灣對中國的戰略資產。在另一方面,民進黨也呼籲在野黨捐棄黨派成見,與執政的黨政團隊在中國政策上進行對話與合作,以團結的台灣,來有效面對中國所帶來的風險與機會,共同為台灣人民創造最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