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中國部26日於高雄舉辦『壯大台灣 國家就安全』座談會,探討美中新世代競合下的台灣經濟安全。會中,參與討論的專家學者皆認為,透過中國走向世界根本不可行,台灣經濟必須維持一定自主性,全方面參加國際供應鏈重組,才能確保台灣的經濟安全。立委趙天麟也補充說,為了要讓美國等大國願意放心和台灣進行高科技交流,立法院也已經提案規範經濟間諜的法制化工作。
這場座談會邀請了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淳擔任主講者;立法委員趙天麟、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以及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盧俊偉共同與談,就美中台的經濟變化與台灣經濟戰略地位提出討論及看法。
林飛帆:台灣今年經濟表現亮眼,明年是產業鏈重組佈局重要的一年,台灣面對拜登上台後更應提早因應氣候變遷的全球治理問題
民進黨副秘書長林飛帆致詞時表示,台灣在野黨至今仍認為要靠所謂「九二共識」與中國市場才能有經濟成長,甚至近來不斷質疑台灣與美國外交及經濟關係改善,不願面對台灣今年在全球經濟衰退時,第三季經濟成長率仍高達到3.3%,就算沒有九二共識,台灣經濟表現仍非常亮眼。
明年是全球供應鏈重組重要的一年,台灣需要重新佈局,他想提醒大家,美國的拜登新政府很重視氣候變遷政策,台灣在因應產業供應鏈重組的同時,或許需要有考慮發展相關氣候變遷產業的準備,或效仿日韓提出2050年碳中和目標,才能在未來全球氣候政治裡扮演角色。
林琮盛:民進黨既能維護國家安全和尊嚴,又能維持經濟成長
擔任主持人的民進黨中國部副主任林琮盛表示,民進黨政府與馬政府最大的不同,就是強調如何讓台灣在不損及國家安全和尊嚴的前提下,維持經濟的持續成長,主要做法就是要分散風險、布局全球。除了既有的「西進」和「新南向」外,還包含和美國合作的「東進」策略。
在兩岸經貿上,他進一步補充說,過去外界認為,台灣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但經貿是相互依賴的。根據最新的統計,兩岸經貿交流程度比過去還高,這是因為在美中科技戰下,台灣出口中國的重要關鍵零組件和中間財都是中國急需的物資,例如晶片和資通訊設備。換個角度說,中國也很依賴台灣。
李淳:台灣想靠中國走向國際不可能成功,面對未來經濟情勢,必須盤點掌握關鍵產業、技術及人才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法制中心主任李淳以『下世代的美中台關係對台灣經濟安全之意涵與因應』為題進行專題報告。李淳首先指出,從過去經驗看來,台灣只想藉由中國走向國際是不可能成功的,甚至中國可能認為讓台灣加入WTO也是錯誤的,理由是提供了台灣與國際經濟可以交流的平台,而在現今全球經濟情勢下,中國自己本身走向國際都有問題,更不用說給台灣機會。
至於美中台關係,李淳指出,對中政策拜登與川普有共同認知,即中國是具威脅的競爭對手,在美中對抗的大前提下,拜登還是會推出確保美國勝出的策略,如不打算終止關稅貿易戰、建立第二軌供應鏈等。台灣面臨這樣的國際經濟情勢,需積極利用下世代經濟整合機遇,重新盤點掌握關鍵產業、關鍵技術、關鍵人才,並加強資安、強化規範及競爭強度等作為。
趙天麟:面對中國,在關鍵產業上應強化法制規範
立法委員趙天麟表示,美國過去是希望國際建制能約束並引導中國,走向民主及法制,所以對中開放,但這些期待因習近平上台而破滅,中國反而在全球攻城掠地,使美國付出相當的代價。
趙天麟說,台灣基礎產業強,與美國有共同的價值,可以成為美國的合作夥伴,但在對商業間諜及經濟間諜的法制工作上仍有加強努力的空間。目前立法院已經一讀通過關於規範經濟間諜的相關法案,希望能在下會期來推動。趙天麟最後表示,兩岸關係可以開明親善,但在關鍵產業上絕對不能讓步。
陳正祺:經濟安全目標是台灣維持經濟自主性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表示,台灣的經濟戰略安全目標是台灣維持經濟自主性,我們要確保法治、自由、人權。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貿易佈局及與國際制度接軌,經濟體制和法治都需要符合國際規範。
面對中美貿易戰,台灣政府政策方向為全方面參加國際供應鏈重組,配合既有供應鏈及產業基礎、國際供應鏈重整出發,並確保能源無虞。另外,必須在科技研發上與國際同步,確保科研成果安全,積極參與國際科研計畫。台美在相互信賴的供應鏈結構下,可以交換資訊共同就技術上對話,跳脫過去台灣代工工廠的經濟模式,與美國進行更高層次、更深化的合作。
盧俊偉:第四波全球化的核心是強調公平貿易,各種經濟政策主張不應自外於世界潮流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盧俊偉指出,第三波全球化強調的是自由競爭,結果是讓中國利用不公平的產業補貼政策在世界進行市場掠奪。現在第四波全球化的特質已轉向強調公平競爭,同時也更強調勞動人權、隱私權、綠色低碳等社會環境價值,所以未來供應鏈發展方向將以建構共同價值及信任夥伴為主軸,不管是CPTTP等區域經濟協定,或者歐盟強調綠色新政、美國強調經濟繁榮夥伴等,都是彰顯了第四波全球化的特色。另外,由於美國過去對中政策付出失去國內就業機會的代價,造成貧富差距擴大、民主政治出現信任危機,拜登上台後仍須努力讓美國製造業就業重新回到成長軌道,再加上中國掠奪式產業政策並沒有改變,因此應該暫時不會取消川普對中所祭出的重罰作法。
盧俊偉表示,蔡政府的經濟作為在疫情影響下仍讓台灣經濟逆勢成長,創造新台灣奇蹟,讓世界驚艷。台商因全球局勢不穩定加上供應鏈重組,因此大量回流台灣,而蔡政府也把握機會提出利多政策,使得地方經濟受惠,例如高雄的就業機會將新增一萬多個。整體來看,台灣未來幾年的經濟狀況仍值得期待,要進一步注意的是,政府要處理台商回流後與在地經濟的連結性,讓面向國際競爭的產業部門和在地經濟活動能夠相互連結,共同持續壯大台灣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