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31)日召開第十九屆第三十一次中常會,會中邀請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宗弘、民進黨民調中心主任陳博洲以「台灣社會之所得、世代與政黨支持基礎:後疫情時代的展望」為題進行專案報告,黨發言人謝佩芬會後轉述蔡英文主席聽取報告後裁示,全文如下:
謝謝兩位今天的報告,非常感謝今天報告裡面提出歷來的民調跟統計數字,讓我們看到台灣社會在這幾十年的變化,尤其是近幾年的變化。
我們在防疫的成績受到各國稱許,主要是因為台灣的民主與社會的制度是這一次人民團結、成功防疫的關鍵力量。剛剛報告中的民調顯示出,人民對於民主、自由認同度跟信心是非常高的。
我記得還沒就任總統之前,或者就任總統之後一段時間,很多人在談說,社會在過上個世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等等,好像一副要把社會往回拉到一個完全民主的時代之前。這個說法這幾年很少聽到了,反而是民眾對於民主自由這件事情是認同的,而且是有信心的。也有很多國外調查也顯現出來台灣的民主跟自由確實是在亞洲數一數二,這對人民的自信心來說是很有幫助的一件事情。
剛才有講到「國家跟你一起養」,這個政策在年輕父母心裡是有效的政策,因為它確實相當程度降低負擔,也希望他們的育嬰跟托兒的負擔持續降低,雖然我們不能夠做到百分之百國家照顧,但這已經是有感的負擔減輕,這是我們長期要做下去的。
如果經濟持續穩定成長,而且國家的負債比例維持在可以接受的水準,我們增加福利津貼的空間,應該是還可以再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會持續檢討,是不是減輕年輕人成家還有育兒的負擔,讓年輕人沒有後顧之憂,願意結婚、願意生養,這是我們在社會政策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一旦把這個部分的負擔減少,在房價和租屋政策上,能夠有效地抑制住屋成本上漲的話,可以進一步減輕年輕人的負擔。
剛剛看到好幾個年紀、世代的情況,確實在不同的世代裡面,成長的過程中,歷經很多不同的世界、經濟的情勢,年輕人在這個世代裡面是有機會的,但成長的挑戰也更大。所以在一個有機會,但是成長的挑戰更大的情況下,國家對他們社會安全網的建構和福利照顧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本黨自2016年執政以來非常重要的執政政策。
在後疫情時代,我們有更多的契機跟挑戰,也會以民眾的需求,和最大的公共利益,來推動各項政策,創造互助共好的情境,強化民眾的向心力。對於年輕人的負擔,跟他們成長過程中支持的力道,應該在未來還有空間,我們也會持續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