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22)日召開第十九屆第六十五次中常會,會中邀請國立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教授張世杰以「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題進行專案報告。清大半導體學院副院長、台灣人工智慧晶片聯盟(AITA)副會長張世杰表示,2020台灣半導體產值全球第二,佔全球19%,2021年半導體產值約四兆元,是台灣經濟重要支柱,未來AI、5G、HPC、自駕車、AR/VR等智慧應用市場中,半導體仍為關鍵,人才會非常缺乏,未來高雄也將面臨類似問題。
張世杰感謝蔡總統成立半導體學院,以及政府對半導體的支持,此外,也稱讚新竹市長林智堅將新竹治理得很好,新竹有很多人住在竹北,因為高鐵方便,希望未來可以提升地方治理層級,改善交通、教育、醫療、都市環境,做半導體人才打世界盃的後盾。
黨發言人謝佩芬會後轉述蔡英文主席聽取報告後裁示,全文如下:
謝謝張世杰副院長的報告。
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戰略產業,也是驅動下一個世代,產業發展的核心。美中的競逐及國際疫情的流行,更加凸顯台灣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尤其是半導體先進製程的能力。
除了目前政府正積極推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外,我們也要確保半導體產業在國內有最好的發展與投資環境,包括有足夠的綠電供應、優質的人才培育及與時俱進的法規,要把新竹打造成國際級城市,能夠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及企業進駐。
另,謝佩芬轉述蔡英文主席於會中致詞,全文如下:
各位中常委、林錫耀秘書長、各位黨務主管,大家好。
公投順利結束,大家確實都很辛苦。
這段時間以來,我們一再對外強調,公投沒有誰輸誰贏的問題。所以,我們不會把公投的結果,當作是民進黨的勝利。
不過,四個案子都守下了,確實讓我們的施政方向可以延續,也讓朝野各界,以及國際社會,都能清楚看見台灣的民意。
我要謝謝各位常委、黨部同仁,以及全體黨公職的努力。從10月27日中執會上,我們確定要全面展開社會溝通以來,這短短五十多天,「團結」兩個字,就是民進黨最好的寫照。
我們所有的縣市首長、民意代表,都用一場又一場的說明會,加上站路口、掃市場,耐心和民眾溝通。
中央和地方黨部的同仁,則是合作無間、使命必達,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每一場活動、每一件文宣,我知道也都是大家全力投入的結果。我知道黨工們壓力很大,睡眠時間也不太夠,不過,成果確實是很棒的。
我們再一次證明,只要團結,再怎麼樣的逆境,民進黨都衝得過去。
當我們足夠團結,支持者的力量也就會凝聚起來。這就是為什麼,公投前有許多年輕人,自願站在路口宣講。也有年長的支持者,手寫了簡單的標語,胸前、背後各黏一塊,像是「三明治」一樣,走在街上去表達主張。
我要謝謝每一位站出來的支持者,不論是身在南部、北部、中部、東部,還是離島,謝謝大家一起守住了台灣穩健前進的機會。
公投過後,眼前還有一些挑戰,包括18天後的中二選區補選、中正萬華區立委罷免,以及熱烈討論中的縣市合併升格等等問題。
這些挑戰,都需要我們繼續團結,也繼續積極展開社會溝通,這樣,我們才能回應支持者的期許,並帶領著台灣不斷往前走。
我們保持努力,全力以赴,謝謝大家,你們都很棒。
此外,針對新竹縣市合併議題,蔡英文主席談話全文如下:
近來,大家對於新竹縣市合併的討論,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看法。我想跟各位報告的就是,以現在地方政府的規模來看,六都就占人口的七成,其他非直轄市的16個縣市,只占人口的三成。
我們必須要面對的一件事情,就是地方政府治理是不是要有一個必要的規模,有了那個必要的規模之後,治理才會產生效率和品質。所以我們在思考,現在以六都情況來看,六都形成,有它的背景跟意義,六都出現,也讓我們看到台灣整體發展,以前以台北,後來往高雄,這兩個核心發展,六都出現,其實也出現六個核心發展的態勢。
我們也希望像這樣發展的核心,能夠在台灣出現更多,當一個台灣有很多不同地方發展核心的時候,整體可以帶動台灣發展。要不然如果還是按照舊的觀念,只是以中央政府來帶動全台灣發展,我覺得那個量能不夠,我們必須強化地方治理的量能,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如果要提升地方治理的量能,縣市的整合跟合併就必須是一個考慮的方向,所以我們也希望在適當的時機,條件成熟的時候,我們應該要鼓勵縣市進行合併,甚至於能夠一定程度的升格。
在這種前提之下,我們現在看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新竹地區,也就是新竹縣市,它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而且是台灣最重要產業的命脈所在,也是全球具有競爭性、戰略性的產業,所以基於我們國際經貿的戰略長遠的佈局,以及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當下,台灣必須要掌握關鍵契機。
新竹縣市作為台灣科技重鎮,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規模跟量能,強化台灣關鍵產業的發展,這個是一個滿迫切的問題。
我也希望,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新竹縣市的需求,但是未來我們也會看到台灣其他地方,也會出現這樣的需求,我們會在每個地方,可能都會出現一個核心的城市,核心城市所建構起來的治理量能,就變成共同推進台灣發展的一個力量來源。
所以我們也希望縣市整併的問題,當條件成熟了,民意也達到共識的時候,我們就把它往前來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一件事,除了直轄市,現在非直轄市的縣市,他們確實有量能不足的問題,尤其在財務、財源的問題上,我們也發現,它們也有一些必須得到中央政府協助的地方。
我希望,將來行政院在未來的財務的分配上,能夠盡量達到一個目標,也就是「縣市平權」,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實際上的達到,比如說專案性計畫補助,或者是地方性建設投入,盡量縮小直轄市跟非直轄市的差距,務必做到資源對於這些非直轄市的縣市,資源只會多不會少,而且建設也只會多不會少的情況。
我知道社會各界、黨內同志希望在這個議題上能夠有進一步的討論。我也知道,除了新竹縣市之外,應該還有一些縣市希望能夠被考慮,但考量時間,我認為我們應該,像現在已經成案的法案,能夠儘速成案,而且通過,並且持續透過大家的建議跟想法,更周全的面對當前地方自治的課題,解決各縣市地位、資源不對等狀況。
在這個議題上,我相信未來還有很多需要一起討論的地方,重點在於,既然我們已經發動修法,就必須讓修法順利完成,這點希望所有中常委、立委同仁也可以支持。
蔡主席也在會中表示,民意要支持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看到新竹縣市的民意是支持這件事,同樣道理,林右昌市長也提出基隆的問題,只要條件成熟我們都可以來考慮,「民意是很重要的一個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