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18)日召開第十九屆第八十一次中常會,會中邀請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博士以「洞悉COVID-19疫情的樣貌與國際防疫策略之借鏡」為題進行專案報告。
何美鄉表示,防疫策略因病毒變異株出現而更複雜,需要更專業、細膩、即時的實證對策;防疫政策與執行本來就是要一直調整,越是成功的防疫,就是要一直快速調整。
何美鄉也以先進國家的案例指出,只要施打過疫苗,輕症無症狀比例較多,因此她建議民眾務必要接種疫苗,這是由於施打疫苗加上自然感染可以有較高、較持久的抗體,但是沒有打疫苗的長輩不適用。她希望大家可以保持健康正常生活模式,不要不敢出門、吃飯,反而讓商家倒閉。
何美鄉表示,國外從2020年初疫情發生以來,經歷自然感染和疫苗的施打,從致死率來看,是越來越低,再次提醒民眾疫苗要打好、打滿,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特別是年長跟幼兒族群。
而對於疫苗施打部分,何美鄉建議各縣市政府各縣市以符合地區文化的方式,鼓催施打疫苗,並且對安全顧慮部分,加速闢謠。
她也建議,每個縣市政府做好自己的事情,把醫療量、病床數都顧好,如果知道自己醫療量能不足,就早早要求幫忙。針對特殊病人,建立有效分流孕婦、兒童至專責單位的機制。
黨發言人謝佩芬會後轉述蔡英文主席聽取報告後裁示,全文如下:
感謝何美鄉研究員針對「洞悉COVID-19 疫情的樣貌與國際防疫策略之借鏡」所做的報告。
從國外的發展經驗來看,台灣正處於最後的關鍵時刻,確診人數逐漸進入高峰,後續趨緩,逐步回歸疫情前的正常生活。
隨著疫情變化,大家不免緊張。但是,穩定醫療量能,集中醫療資源,來照顧中重症和高風險患者,是防疫工作的關鍵。政府會持續密切掌握疫情的發展,確保國內防疫量能穩健運作。
現階段,我們在北北基桃優先增設大型篩檢站,減壓醫療院所負擔,集中醫療資源於中重症患者照護。各篩檢站也設置綠色通道,優先提供6歲以下幼兒及65歲以上長者「PCR採檢、醫生看診、拿藥」一次到位的服務,讓我們的長輩、小孩方便就醫。
我們也持續簡化確診民眾看診流程與時程,把握高風險患者黃金治療時間。同時,依疫情發展,持續增購藥物及快篩試劑等防疫物資,清楚明確宣導防疫相關指引。
我希望中央、地方和各縣市政府大家共同合作,落實防疫。我們也會與國人同胞一起再度發揮「團結防疫、同心抗疫」的精神,挺過這波疫情,回到正常生活。
此外,謝佩芬轉述蔡英文主席於會中談話,全文如下:
我們這次的疫情規模持續擴大,所有第一線的防疫人員也非常辛苦,我們也在這裡表達對他們的感謝。
另外一方面,擴大中的疫情處理,確實是需要中央跟地方政府共同一起來努力,來落實防疫,所以我也希望國人同胞一次再一次的發揮團結防疫、同心抗疫的精神,度過這一波疫情,回到正常生活。
另外,疫情這階段的特殊性,很多輕症、無症狀的染疫者,他們都是在家裡,有時候是全家都被放在家裡,他們在生活上、尋求醫療協助上,確實是有需要幫忙,雖然現在體制裡面有居家照護,由地方政府來派案、基層醫師系統提供協助,不過這些在家裡的輕症、無症狀的染疫者,他們還是需要關懷跟協助,所以除了既有的防疫系統在第一線為我們把關,也希望整個社會部門,大家如果能夠結合起來,主動提供單位內確診人員的關懷、服務,這樣不僅可以減緩醫療前線的壓力,也可以讓確診者減少不安。
關於這點,黨部也已經有規劃,由各級黨公職幹部、各級黨部系統,建構我們自己的「關懷中心」的機制,透過黨的組織、服務系統,結合各地區的基層醫療和服務單位,協助黨工、黨員、需要幫忙的民眾,能夠即時得到完整的防疫資訊和醫療指引,以及必要的協助,讓他們在確診的時候,不會手足無措,而且隨時得到關心跟支持。
同樣道理,我也希望未來從政府機關到公營事業,甚至可以鼓勵私部門的雇主大家一起來做,負起多一些照顧員工的責任,甚至透過「公私協力」的方式,一起照顧無固定雇主、小型公司行號的勞工朋友,我們大家一起來協力,讓每一個染疫者都能夠得到他所需要的關懷跟協助。
面對疫情的關鍵時刻,我們不只是要自主防疫,更希望能夠同事互助、同業互助。我也希望,這些由各機關和企業建置的關懷中心,能夠建立良好的體系,提供更完整的個人防疫指引、資訊,以及協助。
我看到我們幾位確診的黨公職拍了影片,分享自己從確診到治療的經驗,也看到網路上許多朋友開始組成「康復者聯盟」,協助身邊的朋友走過不安的心情,分享即時的醫療跟防疫資訊,互相協助,安定彼此的心情,也為醫護減壓,我相信這是克服疫情最正面的力量。
對於染疫者,我們要給他們最大的協助,讓他們不要有不安的情緒,而需要協助的時候有人關心、提供協助,希望社會可以動起來,讓染疫者得到最佳的關心跟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