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3)日召開第二十屆第二次中常會,本次中常會,黨主席蔡英文總統因接待美國眾議院長裴洛西(Speaker Nancy Pelosi)訪問團,特向中常會請假,由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中常委代理主持會議。
會中邀請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副校長呂曜志以「近期國際物價趨勢的觀察」為題進行專案報告。
呂曜志指出,自給率高的國家較不受戰爭等國際因素影響,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際媒體公布的通膨數字,台灣這兩年的經濟表現佳、製造業產品充足,通膨相對緩和,與許多工業大國的趨勢類似。相較之下,沒有製造業的國家或小國,通膨狀況就會比較嚴重。
在歐美物價上漲的成因判斷上,呂曜志認為,包括對俄羅斯實施禁運、資本市場與商品市場資本深化程度高,對訊息敏感度高,其預期心理容易形成金融操作面的短期大幅波動、自給率較低、市場競爭結構相對較集中等都是可能原因。
呂曜志説,台灣物價相對穩定的四大優勢,包含民生物資自給率高,耐久性消費品的進口來源,也是價格十分競爭的國家;國內廠商市場結構分散,削價競爭傾向高,實體通路與電商通路多元,消費者長期習於比價;國產民生產品大部分以內銷為主;2020-2021經濟成長率高。
他也提醒,台灣仍有一些潛在挑戰,例如消費者容易受到不正確的資訊影響,以及進口來源集中的關鍵工業原料與零組件,如果遭受到特定國家政治因素影響,風險較高。
黨發言人謝子涵會後轉述代理主持柯建銘中常委聽取報告後裁示,全文如下:
感謝呂曜志副校長針對「近期國際物價趨勢的觀察」所做報告。
這兩年多來,世界各國的經濟活動普遍受到疫情的衝擊,台灣因為全民努力防疫有成,經濟得以持續發展。依據國際貨幣基金預測顯示,今年台灣人均GDP將可望超越韓國。這樣的結果,受到國際矚目與肯定。而在昨日來訪的裴洛西議長也特別稱許台灣的優異表現,並稱台灣是自由、民主的「韌性之島」。
後疫情時代,國際之間交流雖已逐步恢復正常,但外部經濟及政治情勢依然險峻,今年世界面對烏俄戰爭和能源上漲等挑戰,各國經濟成長預測皆處下調趨勢,且通膨大幅升高。在這種狀況下,台灣物價亦受到影響。
穩定基本民生物價,一直是政府重要政策目標。面對這波挑戰,行政院也已採取相關因應措施。而從相關比較數據顯示,台灣在各國通膨指數與經濟成長率仍有優於他國的表現。未來,我們也將持續努力,密切掌握後續情勢發展,做好一切因應,以減緩國際情勢對於民生物價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