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稅說帖
一、 前言
隨著國際經濟情勢的轉變及台灣經濟發展的成熟,政府調節總體經濟的政策工具必須隨之調整,以因應未來新的挑戰。在財政政策上,我國政府向來只偏重支出面,主要以增減政府支出的方式,穩定經濟活動,稅收面的運用僅限於促進產業發展,長期忽視其振興民間消費的功能。由於政策工具的選擇受到侷限,政府的經濟政策無法發揮預期的效果,以致台灣的經濟成長及物價水準的變動長期以來波動較大。
二、內外經濟環境的變遷
l 經濟成熟,政府支出效益降低:過去台灣的基礎建設未盡完 善,政府財政工具著重於基礎建設的投資,解決基本的交通、 通訊等設施的瓶頸,符合當時的國家需求。但經過四十年的 快速成長,推動公共建設擴大內需的效益遞減,逐漸失去立 竿見影的即時效果,使政府穩定經濟的能力受到限制,影響 未來的經濟發展。
l 高通膨時代,新的政策工具:全球正面臨第二次石油危機以 來最嚴峻的通貨膨漲危機,政府若持續沿用傳統的作法,未 來通貨膨脹失控的風險將大幅升高。為因應國內外經濟情勢 的發展,以及未來石油、糧食、農工等原物料價格預計將長 期維持高檔的全球趨勢,我國宜仿效先進國家行之有年的作 法,建立制度,制訂特別條例,賦予政府運用退稅的方式振 興民間消費之法源,以改善高通膨時代政府財政工具不足, 而左右制肘的窘境。
三、退稅的效益
l 短期振興民間消費,長期提升國家競爭力:除政策工具的 考量外,推動退稅之目的,旨在於透過稅賦的調節及分配,配合總體經濟政策,挹注民間消費、舒緩通貨膨脹之衝擊,在短期內產生維繫經濟成長的動能,振興經濟。再者租稅負擔的降低亦可提高民眾的工作誘因,減少租稅對於經濟活動的扭曲,增進效率,長期而言具有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效果。
l 減少租稅扭曲,增加政府決策彈性:納稅乃生活在文明社會必須付出的代價[1],而課稅的效率成本乃全體人民維持社會公義的代價。根據美國的研究顯示,政府透過租稅制度進行所得重新分配,每1元的現金移轉支出,整體社會的額外損失介於0.5~1.3元之間[2]。換言之,政府支出之正當性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經濟效益或公平正義之基礎上,否則只會擴大租稅加諸於社會的超額負擔(excess burden)[3]。故當政府支出不能創造價值或改善所得分配時,若反向思考降低租稅扭曲的效益,退稅可能不失為一個最佳的替代方案,制度應賦予政策決策者該項選擇的彈性。
l 改善租稅負擔的分配:國內外對所得稅之課徵通常採用累進制度,亦即稅率隨所得的增加而提高,因此反對者憂心減稅將造成租稅公平的流失,使貧富差距擴大。然而降低租稅的負擔與維護制度的公平兩者可並行不悖,未必相互衝突,其中主要的關鍵在於政府能否平衡所得重分配的效果與減稅的效益。研究指出,美國政府於2000-2004期間實施減稅方案後,低所得者的租稅負擔降低,高所得者的租稅負擔反而增加[4]。所得最高的20%的個人或家戶,其租稅負擔從78.7%增加至81%;只有所得屬於最高20%者租稅負擔加重(附表三)。
l 增進政府效能:減稅不是白吃的午餐,政府歲入來源減少,未來不是政府的支出受到限縮,就是人民租稅負擔必須增加。因此,在財政的技術面之外,減稅亦涉及政府角色如何定位的問題。為避免政治上的爭議,並兼顧政府財政的考量,退稅可納入整體財政政策的規劃及效益評估,作為擴大政府支出的替代方案,在原有的財源基礎上推動施行,既可增加政府的效能,又不會增加國家的財政負擔。
四、他國經驗
美國、南韓、新加坡及香港政府今年皆推動以退稅為主的政策,表一摘錄出各國經濟對策之主要內容,詳細內容參閱附件。
l 對抗通膨,振興民間消費:受國際原油及農工原物料價格高漲之影響,今年各國政府皆以穩定物價為優先,無不採取財 政緊縮的策略,減少政府支出,以舒緩通膨的壓力。為降低 物價上漲對民生及弱勢的衝擊,美國、新加坡、韓國及香港 政府今年分別祭出不同幅度及分配的退稅、補貼等措施,期 以振興民間消費的方式維繫經濟成長的動能。馬英九政府反 其道而行,擴大政府支出,恐怕助長物價上揚,增加人民的 負擔。
l 退稅與補貼雙管齊下:綜觀各國今年所推動的相關計畫,除以退稅為主的共通點之外,亦包括相當優沃的補貼措施,以 照顧老年及弱勢族群,減輕物價上漲的衝擊。南韓給予低收 入戶及殘障人士油、電補貼。香港減免一個月的公屋租金,並發放電費補貼。美國則給予住屋貸款的優惠。
l 退稅與財政盈餘無關:前述推動退稅的國家,美國與韓國沒 有財政盈餘。尤其是美國近年來財政赤字龐大(表五),聯邦 政府仍於2000-2004年推動三次退稅。為因應通貨澎漲、次 級房貸及房市泡沫化的衝擊,2008年再度退稅,顯示退稅乃 政府財政政策工具之運用,與財政盈餘無關。
l 台灣近三年的稅收大幅成長:台灣於2004-2007年其間經濟 平均每年成長5.23%,稅收大幅成長,綜合所得稅最近三年超徵1506億元,因此馬英九政府上任後得以立即籌措足夠財 源,推動1160億元擴大內需方案(表四)。
五、2008年各國政府對抗通膨振興經濟之相關措施簡介
自去年下半年起,國際原油及農工原物料價格高漲,因此今年各國政府的施政目標,皆以穩定物價為優先,以舒緩通膨的壓力、減輕人民的負擔。表一及表二摘錄各國經濟對策的主要內容,詳細的措施請參閱附件。
表一、各國經濟對策內容比較
項 目 |
南韓 |
新加坡 |
香港 |
美國 |
財政赤字 |
○ |
|
|
○ |
擴大內需公共建設 |
|
|
|
|
退稅 |
○ |
○ |
○ |
○ |
減稅 |
|
○ |
○ |
○ |
補貼措施 |
○ |
|
○ |
○ |
照顧弱勢 |
○ |
○ |
○ |
|
凍漲措施 |
○ |
|
|
|
表二、退稅或減稅措施
項 目 |
南韓 |
新加坡 |
香港 |
美國 |
退稅規模 |
7.2兆韓圓 (2150億元) |
12.5億星元 (278億元) |
400億港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