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的茁壯,立基於行政部門與公民社會的互信與協力〞
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唐鳳於民進黨中執會提出「台灣社會創新發展趨勢」專案報告,點出在傳統的思維裡「社會公益」和「企業獲利」不但是兩回事,且常彼此競爭,就像拔河對立,甚至要求政府做出取捨。而社會企業可觸及到政府平常接觸不到的地方,可說是政府最好的幫手。因此,政府要解決社會企業的經營問題,給予經營者更多空間實踐理想。
唐鳳指出,為了回應各地社企需求,在法規調適部分,已向立法院提出公司法的修正草案,將第一條「公司以營利為目的」,加上「公司得採行增進公共利益之行為,以促進公司善盡社會責任。」;第393條也明定公司可以自願揭露章程,讓主管機關公開在網站上,以增加社會的信任,也讓政府和投資人做出更精確的統計、比對和判斷。另外則是設立「創新法規沙盒案件平台」,提供法規釐清諮詢。
社會企業的經營觀念是以社會影響力為重點;而社會創新,則是藉由科技的創新應用,改變社會各個群體之間的相互關係,並找到解決社會問題的新途徑。臺灣社會企業與社會創新的茁壯,則是立基於行政部門與公民社會的互信與協力,而這種夥伴關係的存在,更是臺灣價值的具體展現。
相關連結:
行政院數位政務委員 唐鳳「台灣社會創新發展趨勢」專案報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