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午安。謝謝主持人的介紹。
連結東方與西方的樞紐
臺灣因為地理位置特殊,既是亞洲大陸的窗口,又是太平洋島鏈的中點。當東方還是東方,西方還是西方的時代,臺灣就已經是連結東方與西方的樞紐。
四百年前,台灣就是歐洲各國尋覓商機的重要據點。在台灣北部最有名的古蹟「紅毛城」,是西班牙人在1629年所建的軍事要塞,其後又分別經過荷蘭、明朝鄭成功、清朝及英國的管理,一直到1980年,才由現在的政府接管;可見,光只是一個城堡,就留下了多少的歷史印記。
而坐落在台北市中心的台灣總統府則是日本人在1907年所建的台灣總督府,當時是日本殖民統治的指揮中心,現在則是台灣的民主象徵。在台灣的許多建築、地名、路名,都可以看到台灣走過的歷史。
民主的成就:歷史的見證
1947年,在中國內戰之際的國民黨政府,頒定了憲法,我正是在這一年出生;1949年,這部憲法伴隨國民黨政府來到台灣,但馬上被凍結,台灣經歷了世界上最長的戒嚴統治,所謂最高民意機關,卻是幾十年不用改選的萬年國會,「憲法」事實上只是獨裁政權的裝飾。
經過三十年,在1979年,在戒嚴中的國民黨政府以涉嫌叛亂逮捕了訴求民主改革的一百多位反對人士,並且將領導者交付軍事法庭審判,我當時是已經有十年經驗的年輕律師,基於正義感,我挺身而出,為他們辯護,並因此開始參與政治。
我當過兩屆的省議員,一屆的國會議員,還先後擔任了屏東縣和台北縣的縣長。這兩個縣,一個是在南台灣,是農業縣,;一個在台灣北部,是工商大縣,人口占全台灣的六分之一,我不但能當選,還連任成功。在台灣要選上縣長很不容易,而一個人能當過兩個縣的縣長,在全台灣兩千三百萬人中,還找不到第二個人。
這二十幾年來,從南到北,從省議員、國會議員、縣長、總統府秘書長到民主進步黨黨主席,我見證了、也親身參與了改變台灣的民主之路。從戒嚴到解除戒嚴、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到政黨輪替,台灣人民不畏犧牲生命,不怕關入監牢,終能打破威權體制,在短短的二十幾年間,用選票的力量,一階段、一階段,建設了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所以台灣人民格外的珍惜這種自己爭取得來決定自己命運的權利。
中國的崛起:自由的威脅
今年二月,陳水扁總統提出了「中華民國主權三段論」,闡述了民進黨的主張:要積極維護中華民國的主權現狀,堅持台灣人民要保有自由、民主的生活,並有自由選擇未來的權利,我認為,陳總統的說法表現出台灣的主流民意。
遺憾的是,今年三月,中國無視世界各國的質疑與臺灣民意的強烈反對,仍然執意通過「反分裂國家法」,企圖以非和平的手段處理兩岸關係,台灣人民當然無法接受。因此,我和五百多個民間社團領袖,發起「民主、和平、護台灣」的大遊行;不到兩個星期,就號召了一百萬的臺灣人民,從台灣的各個角落,聚集在總統府前,用冷靜、自制的行動來展現台灣人民保護民主、愛好和平,保衛台灣的決心。
直到現在,中國仍然是共產黨專政、不民主、不自由的國家,作為與中國最鄰近的國家,台灣的民主自由正面臨著中國的威脅,正如貴國布希總統所說的,我們領土上的自由要得以持久,越來越取決於世界其他地方自由的成敗。(The survival of liberty in our land increasingly depends on the success of liberty in other lands.)我們相信台灣的民主化能帶給中國一些啟示與借鏡,我們也相信布希總統所說的,世界和平的最大希望是自由遍及全球。(The best hope for peace in our world is the expansion of freedom in all the world.)
台灣在最近四分之一世紀的時間,改變了過去四百年的歷史,我也衷心盼望,台灣人民已經享受到的自由民主的生活,中國人民也應該可以享有。
至於台灣與中國的未來走向,我們不排除任何的可能,但我堅信,一個用七百個飛彈瞄準台灣的中國,只會加深台灣與中國的鴻溝,相對地,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將是亞太地區和平穩定最強而有力的基礎。
未來的課題
展望未來,臺灣必須加快腳步,推動國家內部改造,持續經濟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以及透過憲政改造,進一步深化民主,提高政府效能。
經濟:台灣的命脈
經濟是台灣生存的命脈,台灣不僅和世界各國建立非常良好的經貿關係,台灣更是全球高科技產業不可或缺的夥伴。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及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競爭力評比,台灣年年有進步。在全球化的時代,臺灣將會更加開放自己,以融入全球經貿體系之中,繼續維持臺灣的經濟榮景。我相信,全球化提供了台灣新的機會,台灣也會在世界經濟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政治:民主的深化
在政治方面,台灣在今年6月完成「廢除國民大會」、「立委席次減半」、「單一選區兩票制」及「公民複決憲法修正案」的修憲工作。從這次修憲的成功,再一次的證明,在每一次改革的重要時刻,台灣人民都很有智慧,作出最正確的選擇,過去如此,未來也將如此。
在這次的憲政改革完成後,我相信,台灣的民主政治可望邁入一個更成熟、更穩定的時代;單一選區將會使政治人物更趨成熟、理性,而憲法修正案門檻的提高,將使未來的憲政改革,都必須有社會的高度共識,才有可能實現。
國際責任:台灣的角色
世界在變化,台灣也在變化。在自由和民主的擴展中,我所企盼的未來,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一個和平合作的亞太地區、一個共存共榮的兩岸關係。伴隨著全球化的浪潮,不只是自由經濟的理念應該廣泛的落實,民主的原則更應該普遍的適用於所有的國家。在亞太地區,經濟的持續發展,有賴於更多的雙邊乃至於多邊合作,從而邁向區域的和平得以確保。
至於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我要特別提出「民主共存、經濟共榮」的主張。也就是雙方應該在民主的原則下進行互動,並且以互利互惠做為目標發展經濟關係。台灣對中國的民主,有期待、也有責任。台灣將不只扮演好台海和平穩定的角色而已,也要善盡國際責任,從兩岸、到亞太地區、到全球各個領域,這是我們的義務,也將是我們的光榮。
亞洲典範,世界資產
臺灣願意走向世界,世界不應該拒絕臺灣;在中國惡意的操作和打壓下,台灣雖然經常被世界拒絕於門外,但是台灣人民沒有自絕於世界。
臺灣的政經發展歷程是亞洲國家的典範,也是世界的寶貴資產。克服了歷史上的重重挑戰,積累了豐富的發展經驗,擁有堅定的民主信念,臺灣早已是地球村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也願意在國際社會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我們懇切盼望世界聆聽臺灣人民的心聲,協助臺灣在民主、自由、多元、開放的全球化平台上,與世界各國一起努力,祛除世界的貧窮,維護國際的和平,讓和平、民主、自由地球村的夢想真正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