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總統候選人蔡英文今(4)日出席國際扶輪3480地區七社聯合例會,她致詞表示,民進黨今天可以站起來,挑戰2012的總統大選與國會過半,是來自於人民的共同期待與意志力的凝聚。蔡英文指出,台灣需要深層的改變,下一個世代需要負責任、願意面臨挑戰與困局的領導人;她承諾民進黨下一個階段的執政,依舊有理想性與未來性,「會是一個穩健而穩定的改革者。」把台灣帶到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蔡英文指出,國家要做很多的改變,當要改變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疑惑會不會造成社會的不穩與動盪,她承諾,「我們會是一個穩健而穩定的改革者」;蔡英文表示,民進黨執政過,這三年也反省檢討,所以我們準備比較充裕,也比較有能力改變。她認為,下一個階段最重要的是領導人,這個領導人要知道國家面臨的問題在哪?需要怎樣的施政?而且可以凝聚所有人的意志一起完成這件事;這個領導人必須是負責任的、願意面臨挑戰、面臨困局與困難的領導人,也必須要能夠承受壓力,這才是下一個世代所要的領導人。
蔡英文接著回憶,2008年民進黨輸了兩百多萬票敗選,走在路上人家都不太理,黨員不敢穿黨員的背心,支持者躲在家裡不敢出門,但今天民進黨的黨員、主要幹部都把背心穿了回來,支持者也陸續出現,而且很有自信。蔡英文說,這三年多來不只是財務的問題,而是重新站起來真的很辛苦,但現在回頭看也覺得很值得。這個過程中有很多人跟民進黨一起走過,儘管遭遇過很多困難,但是民進黨都克服了,最重要的是我們讓人民認知到,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不能沒有民進黨。
蔡英文解釋,倘若只剩國民黨,台灣的民主就沒有了;如果社會只有國民黨,那國家的價值與走向,一切的一切就只剩下一個選項。她認為這個社會共同的意志是要撐住民進黨,讓民進黨三年多就恢復元氣;民進黨今天可以站起來,挑戰2012的總統大選與國會過半,是來自於人民的共同期待與意志力的凝聚;他們知道民進黨不能垮,民進黨一定要站起來。
蔡英文並憂心台灣正在承受全球化負面的因素。首先,以工業製造生產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留下破碎的國土與山林,環境破壞非常嚴重;第二,很多人用很多的理由與藉口發展核能電廠,造成核安問題的威脅;第三,在快速工業發展的過程中,造成今天都會地區擁擠,與生活環境品質不佳,環境比較好一點的地方又有高房價問題。此外,為了經濟發展,財富分配、稅制設計讓很多資本利得者,不用繳稅或減稅,國家賦稅的主要承擔者是受薪階級;所有的資源與國家力量都集中在幾個重點都會區,造成頭重腳輕、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蔡英文認為,執政者必須願意面對這些問題、並且解決問題。
蔡英文並提及日前主張的不動產交易所得稅制度改革,她說可以用溫和、漸進式的方法進行,但是不能不處理,因為國家的公平問題、貧富不均必須要面對。現在不同的所得者所承受的國家財政負擔的責任不一樣、也不公平,所以必須要有一個稅制改革,帶進公平的稅務負擔;而執政者必須有能力、有經驗,且很有耐心與說服社會大眾的能力,帶領社會改變,這才是負責任的政府。蔡英文最後強調,如果有一個人可以帶領民進黨重生,讓民進黨今天可以站起來挑戰2012大選,可以站起來承擔下一個世代的責任,這個人也可以做台灣的總統,帶領台灣走向改變。
蔡英文說,民進黨創黨時期提倡民主化,支持者來自都會;隨著2000年政黨輪替後,強調社會福利制度的建構,支持基礎主要來自農民與勞工,偏向鄉村。但是最新的民調及近年的選票傾向皆顯示,民進黨在台北市和新北市的支持度穩定上升,顯示民進黨的社會基礎已經擴大,兼具了鄉村和都市。她說:「我們看到改革的契機,也看到了改革的熱情和力量,是同時來自於鄉村的農工與都會的菁英」,這是前所未見的。
蔡英文以自己為例,她說2008年接黨主席的時候便深刻體驗到,民進黨是一個年輕的政黨,願意改變,也願意接受改變;所以能夠接受一個沒有政治經驗、台語說得並不流利的女性擔任黨主席,這表示民進黨有生命力、有彈性、有活力。
蔡英文表示,2011年台灣社會面臨到一樣的情況,「要不要接受一個女總統?」她認為民進黨的支持者可以接受女性的總統,因為他們跟女性主席已經在一起三年多了,所以一個女性的總統對他們來說,這個改變與銜接,並不困難;她也期待,台灣社會可以接受一位女性總統來領導。
此外,蔡英文說,民進黨在1990就已提出老人津貼,但她認為除了發津貼外,一個現代國家的福利政策和福利措施應該更多,譬如對老人、弱勢者、殘障者,或是身心障礙者等的照養責任。民進黨是最重視社會安全網建構的政黨,許多勞工福利和退休制度、老農津貼、國民年金等制度,都是民進黨執政時開始規劃、實施或擴大的;民進黨也重視國家的建設,很多重大交通建設都是在民進黨執政時完成,譬如高鐵、雪山隧道和基隆河整治,這些有史以來最艱難的工程,都是在民進黨手上完成。
另針對民進黨是不是有反商的情況,蔡英文則解釋說,民進黨在很多政策都是理性的執行者,民進黨沒有反商。仔細檢查民進黨2000年到2008年的政策,其實沒有反商政策,很多人也批評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偏保守,但她認為,兩岸政策很多結構性的改變都是在民進黨時期執行,譬如每天幾千人往返大陸之間的小三通、現在的包機直航,都是在民進黨時代完成;中國觀光客的開放也是民進黨規劃和開始的;和中國的兩岸經貿交流,也是在民進黨時代把它改成和WTO差不多一樣的模式。她強調,民進黨在很多的改革上,其實是做了,只是受到政治或是選舉操作,造成不友善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