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今(16)日偕同前財政部長林全針對「十年政綱-財 政與稅制篇」說明財政支出效率化、賦稅制度合理化及地方財政自治化等主張。蔡英文表示,政府要有財政的責任感,就必須負責任的規劃下一個階段國家的財政與 國家債務的控管,尤其國家理財及債務控管能力都必須強力的執行。蔡英文認為,政府在很多施政的支出上,必須有先後順序,也要有效益評估,讓國家的支出不會 產生太大的任意性。林全部長則提出明年民進黨執政後,將有信心達成四年內政府赤字減半,八年內財政平衡的目標。
蔡 英文表示,近來的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其實跟每個國家的債務有關,因此她預期將來一段時間國際的經濟跟金融都將一定程度受到各國債務持續增加的影響;然而台 灣也面對一個不確定的未來,不確定的國際經濟與金融情勢,特別是在各國面對金融危機及財務支出增加的情況下,其實每一個國家都有責任控管自己國家的債務, 她認為這是每一個國家的政府及領導人的責任。
蔡 英文並認為,若我們無效率的支出、不負責任的增加支出,那我們很可能債留子孫,特別是整體社會走向少子化趨勢的過程中,年輕的世代已經肩負了許多社會責任 與國家經濟的責任情況下,未來將是一個非常困難的世代;因此這個世代及這個世代當家的人,必須要善用國家資源,讓財政資源達到最高效益,也讓應該有的建設 及支出有充分的財源,反之,國家不應有的也不應該浪費的,就必須有好的控管機制。
蔡英文說,這是一個國家重大的挑戰,尤其是90年代中晚期後,國家的財政處於持續惡化的狀態,民進黨在2000至2008年執政期間,做了很多的努力,2007年大致達到了預算的平衡;但馬政府接手後,我們卻看到一個支出與收入在預算上的短差,且有擴大的傾向,尤其馬政府三年執政,其累債的國家債務其實已超過了民進黨執政八年,也就是馬政府已把將來五年的錢都花掉了。
此外,針對健全財政、降低公共債務部分,前財政部長林全在會中也提出民進黨執政後將推動「四年赤字減半,八年財政平衡」的具體主張。以下是民進黨十年政綱「財政與稅制」內容:
二十年來政府負債快速累積,各級政府債務餘額占GDP比例,由1990年的低於10%,上升至2009年的近40%,國家財政惡化的情形已經十分嚴峻。在收入面,政府稅收成長不足,租稅負擔率偏低,導致各級政府歲入占GDP比 例漸減。究其主要原因,首先是近年台灣產業外移、經濟成長放緩,影響政府稅收的成長;其次是常年沿襲過去的減稅措施及產業政策,包括促產條例中的特定租稅 減免,以及兩稅合一、貨物稅、金融營業稅及遺贈稅的減免等措施,不僅未能有效提升經濟成長,反而侵蝕稅基,造成稅制的扭曲。
另一方面,未能與時俱進的 稅制,在產業結構變遷及全球化的衝擊下,逐漸失去所得重分配的功能。浮濫的租稅減免,加上不合時宜的來源別等所得免課稅或低稅負之待遇,持續將租稅負擔轉 移到受薪階級身上。而不動產的投機與泡沫則推波助瀾,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二十分位所得比以空前的速度增加,在2009年創下75倍差距的新高。
然而2002至2007年政府推動改革的經驗顯示,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嚴格控管歲出規模的努力,足以大幅縮減赤字、改善政府效能,也因此2007年中央政府總決算已約略達到平衡。但2008年後,財政收支結構又轉趨惡化,在缺乏嚴謹的財政規劃下,政府支出流於浮濫浪費,預算規模大幅擴張,但稅收則未見成長,復因頻頻減稅,兩年內赤字從約略平衡的狀態驟增至四千多億元。
財政改革應從「國家永續經 營」的理念出發,積極降低政府債務,實踐世代正義。支出應首重效率、避免浪費,透過支出目標設定及制度調整,把錢用在刀口上。租稅制度應公平合理,政府必 須致力於培養稅源以及稅制合理化,以打造一個有利於產業結構調整、就業成長、符合社會公平正義、並友善薪資所得階級的環境。財政劃分應權責相符,檢討並明 確化中央與地方權責,建立合理的財政劃分制度,以落實地方自治,提升地方政府施政品質,消除浪費性支出。
財政支出效率化
一、 健全財政,降低公共債務:以追求收支平衡、負債餘額占GDP比例零成長或負成長為目標。
二、 加強財政管理能力,削減支出浪費:預算支出不應依照慣例逐年延續。貫徹中程預算制度。
三、 強化成本效益分析制度:重大施政及公共工程,應經過完整的成本效益分析。
四、 持續推動組織再造:新增業務優先從既有人力調配。應全面檢討僵化的人事制度,並配合施政優先順序,重新配置人力資源。
五、 妥善規劃社會福利支出:適度增加福利支出以因應人口老化及貧富差距擴大。規劃兼具保險與救助特色的社會安全制度與長期穩定財源。
賦稅制度合理化
六、 善待薪資所得納稅人:強化所得稅與營業稅收入為核心,檢討現行稅制,使其合理化,並符合公平正義。促使租稅制度發揮所得重分配功能。我們主張執政後推動「四年赤字減半,八年財政平衡」。
七、 不動產稅制合理化:
1. 推動不動產交易價格登記制度,逐步建立可靠透明的不動產交易價格資料庫,做為不動產稅制合理化的基礎。
2. 分階段建立趨向實際交易價格課稅的制度。在自用住宅換屋不增加負擔下,以漸進的方式調整公告現值並檢討稅率,以避免一般民眾承受偏高稅負,並針對短期和鉅額交易,建立參考實際交易價格合理課稅及防止避稅的制度,以促進租稅公平。
3. 推動土地及房屋交易所得合一的不動產交易所得稅,在實際交易價格資料庫逐漸完備後,研議將不動產交易所得稅與現行稅制進行整合。
八、 以參與投資或補助取代租稅獎勵:逐步取消租稅獎勵,改以參與投資或預算補助方式,協助提升產業創新與競爭力。
九、 發展綠色稅制:配合資源保育、汙染防治與節約能源政策,逐步建立以綠色稅制為特色的間接稅制度。
地方財政自治化
十、 訂定地方補助專法:訂定地方補助專法,一般補助款的分配依法定公式計算;指定用途補助款優先用於跨地方轄區、或具有全國示範性效益的公共建設。建立公開透明的補助制度。
十一、 劃分中央地方權責與財政資源:明確劃分中央與地方權責。根據權責劃分,檢討及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核算中央與地方應分配的財政資源。
十二、 創造地方開源節流誘因:利用統籌分配稅與補助制度,鼓勵地方政府開源節流,包括強化以財產稅為收入核心的地方稅制度。制定各級政府自行創造財源的誘因機制,加強對地方財政監督與維持地方財政紀律。
一、近年中央政府財政收支狀況。
中央政府財政收支
單位:億元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審定數 |
決算數 |
預算數 |
||||||||
盈餘或赤字 |
-2479 |
-3147 |
-2515 |
-1886 |
-912 |
-107 |
-1081 |
-4423 |
-4114 |
-3426 |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含特別預算。
二、有關DPP主張「四年赤字減半,八年財政平衡」
所謂「財政平衡」,即「財政收支平衡」(balance of stat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s),指得就是一定期間內(一般為一個預算年度)國家財政支出與收入達到平衡,以避免政府債務繼續增加。
因此,我們主張在四年內減半現有財政赤字,即指馬政府執政以來平均每年赤字4000億元規模,可於民進黨明年執政起四年後(約為2016年)減半為至多2000億,並在八年後(約為2020年)達成赤字為零的「財政收支平衡」,使政府財政狀況趨於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