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24)日召開第十四屆第十七次中執會,黨發言人林俊憲轉述,會中通過徵召艱困選區立委候選人新北市第九選區許又銘、桃園縣第五選區彭添富及山地原住民單一選區曾智勇;此外,中執會也通過「十年政綱」、「民進黨第十四屆第二次全國黨員代表大會宣言」,以及將於28日提交全代會的「台灣新世代社會經濟決議文」。蔡英文主席裁示,「十年政綱」將是民主進步黨重返執政的綱要藍圖,本黨會負責任地依據十年政綱,擬定完善、有力、務實可行的行動方案,落實政綱的目標。
林俊憲還轉述,蔡主席認為面對台灣未來發展的各項挑戰,民進黨提出「十年政綱─未來十年台灣發展政策綱領」,展現本黨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台灣未來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未來發展所進行的全面性思考,好讓台灣在各種不利的趨勢和困難中,可以掌握契機、發揮實力,讓人民擁有更公平的發展機會和更幸福的生活。
蔡主席說,中執會通過的「十年政綱」是民進黨對台灣未來的願景,更是對下一個世代的承諾,因此本黨要負責任地政綱,擬定完善、有力、務實可行的行動方案,落實十年政綱的目標,讓這個國家因為我們的共同努力,強化經濟永續發展的基礎,凝聚社會命運共同體的意識,以提升台灣的主體性與綜合國力;為台灣的不斷進步、生生不息厚植根本,讓台灣躍升為一個小而強的自信國家。
台灣新世代社會經濟決議文
前言
自1990年代中期,台灣的社會經濟發展出現明顯的困境,國人普遍感受到:工作難找,薪資不漲,房價狂飆,貧富差距擴大,環境生態惡化。許多人產生嚴重的「被剝奪感」,年輕世代對於未來感到徬徨無助。
台灣長久以來的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已無法照顧多數人的福祉。民主進步黨在2011年提出「十年政綱」,做為重返執政的施政藍圖,將以全新的價值理念,啟動全面的改革,本決議文將以此做為民主進步黨對下一代的承諾。
說明
我們認為,台灣未來必須處理當前社會經濟層面的五大失衡:
一、 產業結構失衡:台灣廠商採取持續壓低成本的競爭策略,在全球化壓力下集體外移。表面上,企業獲利帶動GDP成長,但國內投資不振,工作機會減少,勞工薪資停滯,產業結構集中於缺乏關鍵技術的少數產業,不僅使台灣易受國際景氣的影響,也導致資金集中於特定產業,忽略了中小企業與傳統產業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
二、 區域發展失衡:政府長期重北輕南,導致工作機會集中於北部,供需失調及熱錢湧入的結果,大台北都會區房價扶搖直上,年輕人與一般中產階級望屋興嘆。而政府犧牲農業換取工業出口的政策,不僅弱化農村社會,也形成一方面鼓勵休耕廢園,同時卻依賴糧食進口的荒謬現象。
三、 環境生態失衡: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剝削環境資源,導致「利潤私人化、污染社會化」,嚴重破壞環境生態與國人健康。此結構不僅加深台灣對於進口能源與核能的依賴,也妨礙台灣轉往綠色經濟的發展。
四、 財政收支失衡:近年來政府負債快速累積,稅收不足。除因產業外移,影響稅收外,錯誤的減稅措施及產業政策,更嚴重侵蝕稅基,扭曲稅制。
五、 所得分配失衡:政府施政過度向財團靠攏,浮濫的租稅減免導致現行稅制喪失所得重分配的功能,年輕人翻身困難,世代正義蕩然無存。
主張
現行的發展模式再不改,未來將付出更慘痛的代價。我們提出七大新世代社會經濟主張,作為給下一代的承諾。
一、以「主體開放」為架構。我們應基於多邊穩定的對外戰略,從台灣主體性出發,努力學習他國成功的經驗與進步的價值理念。在對全世界開放過程中,應加強創新研發;重要技術應在台灣生根;且參與國際分工,不能犧牲勞工權益。
二、以「環境生態」為視野。社會經濟發展不能犧牲環境生態,我們這一代的作為,不能損害下一代的生存權利。永續發展應追求經濟體系、社會體系以及環境體系的均衡與共生。
三、以「創造就業」為導向。經濟發展應揚棄盲目追求經濟成長率,應以創造工作機會為主軸,建立以創新為驅力、以文化為內涵的產業發展模式,鼓勵企業從事符合社會責任、技術生根、創造就業與提高薪資的在地經濟活動。
四、以「社會公平」為基礎。面對貧富差距惡化,政府應推動全面稅制改革,強化所得重分配的功能;確立公立教育體系在促進社會流動的角色。而且,在全球化下,政府應扮演更積極角色,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權利,將資源做公平分配,恢復人民對市場經濟的信心。
五、以「綠色財政」為依歸。綠色財政除在租稅中立前提下,發展綠色稅制,政府更應削減不符合「永續發展」原則的支出,以達到財政永續、環境保護、社會公平與創造就業的三贏局面。
六、以「多元民主」為後盾。多元民主旨在保障社會不同的聲音與意見,矯正政府在決策上的偏差與傾斜。面對重大公共政策爭議,應以協商共識為基礎,必要時以公民投票為解決機制。
七、以「在地經濟」為動力。我們的產業應重視各部門均衡發展,兼顧出口與內需,連結全球與在地;正視農業在驅動經濟成長、提供工作機會、確保糧食安全、維護環境生態、促進社會安定的戰略價值。
民主進步黨以台灣為永遠的家園,為了讓這個國度更美好,在此向人民承諾,執政後將致力實踐新世代社會經濟的理念:
以創造就業為核心的社會經濟發展;
以全民共享為目的的社會經濟發展;
以疼惜國土為前提的社會經濟發展。
我們的這一步,也是台灣的下一步。改革路也許不好走,心中卻是坦然,因為我們對下一代懷有堅定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