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今(15)日晚間出席台大EMBA在職碩士專班專題講座,蘇主席以「決策」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說,「決跟行」其實要放在一起看,我們每天都在做決定,可大可小,小至個人生活,大至關係到國家政策,蘇主席與在場學生分享他過去五個決策經驗並總結表示,決策時除了應該先取得完整資訊,多聽各方意見,且需有開放心胸,最重要的是價值的選擇,他以「本於中心之確信,經由方法之高明,最後結果是眾人之得利」,來定義成功的決策。
蘇主席舉例,他任台北縣長時有個四百甲的二重疏洪道,上頭本來都是垃圾堆,被人占用一百多甲做菜園使用,旁邊的圍籬是用床墊當圍籬,又髒又難看,他就想,疏洪道只有在颱風天做疏洪用,其他時間閒置非常可惜,因此,他爭取經費整頓,並先從未被占據的兩百多甲地先整頓,讓效果出來後,用實際的好處來說服佔據土地的人,徵收他們的用地,進而全面整理,化腐朽為美麗,「這是用蠶食,而不是鯨吞。」
蘇主席強調,過去的經驗將來做決策時很好的參考指標,過去的經驗就是將來最好的保證,他提出決策時的三個重點,第一、做決策前應該要有完整的資訊,而不是閉門進行黑箱作業,偏頗的資訊會讓你很難做正確的決策,於現今社會裡就是必須集合眾人的意見,集合眾人之力能讓你在判斷時做更正確的判斷,而當靜態的資料完整時,亦要配合動態的討論,所謂「會而能議;議而能決;決而能行」,行之後還要檢討,隨時保持彈性靈活的思考空間,過去對現在不一定對,保持開放的心胸,多聽、多參考他人意見。
第二、決策者尤其是做公共決策的人要以人民的價值為價值,要掌握他人的利害為利害,最後是「價值的選擇」,他舉例,身為政治人物的他,常常在大學同學會裡被同學笑說:「如果你當初乖乖的跟我們一樣繼續當律師,你現在也可以像我們一樣擁有幾棟樓房,今天你就不用那麼辛苦為選舉奔走募款」,但蘇主席卻對他們說:「你的高級加長房車出去沒有停車位,而我,一次卻可以創造五百個、一千個停車位,你的豪宅後面有個花園,而我,一次就可以開闢四百甲的都市公園;你能擁有一間豪宅,而我,卻可以贏得一座城市。」「這就是看你如何選擇你的價值。」
「決策最後的最高境界是看你價值要放在哪裡」,蘇主席說,放在個人的功名利祿或者是整個國家的長治久安?是要放在一時的亮麗成績,還是要可長可久的政績?最後,蘇主席綜合他的決策經驗表示,決策真的不簡單,有時候結果是模糊的,有時候結果是一時看不見的,但「本於中心之確信,經由方法之高明,最後結果是眾人之得利」,「這樣就是最好的決策。」
演講前蘇主席接受媒體聯訪,民視記者詢問今日甘比亞突然與台灣斷交,您過去也曾經訪問過甘比亞,您覺得這次斷交的問題在哪裡?蘇主席表示,他曾經在2006年參加甘比亞總統就職典禮,甘比亞與我國已有18年的邦交情誼,沒想到突然中斷,而在今年10月10日馬總統國慶演說才說今年是活路外交的豐收年,一下子變成這樣,「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警訊」。他說,這表示不但總統的講話跳票,而且預防、預警的機制都沒有發生作用,甚至政府當局根本不知道,這時候總統府、外交部才雙雙說震驚,「若他們震驚,那國人才是更受傷,這要好好檢討。」
「這不是活路外交豐收」,蘇主席強調,這是五年半來,外交休兵產生的後果,應該好好檢討,外交休兵在這樣下去,恐怕接下來會有更嚴重的後果在後面等著,負責整個國家方向的總統與外交部應該負起責任,趕快面對問題,好好調整戰略,不能再把兩岸關係放在外交關係之上,對於這麼多的國家在我們艱難的環境中應該怎麼樣做,把它做好才重要。
民視記者問到報載有市議員勸進蘇主席參選台北市長,蘇主席似乎有動念?蘇主席表示,「沒有動念這回事」,我是做黨主席,今年的提名作業正在按部就班,順利展開中,這很不簡單。而今年的提名作業比往年提早近半年,現在一縣市一縣市正在進行,也有很多優秀同志奮勇爭先,現在都按照機制在走,有些縣市也已經順利產生人選,下禮拜的中執會就會好好進行第一波的提名作業,接下來的提名作業也會照這樣來進行,「這是我黨主席的工作,我很認真在執行中。」
蘋果日報記者追問蘇主席會對台北市思考嗎?蘇主席說,思考就是為整個黨,思考如何提出好人選,打贏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