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9/24)日舉辦憲政改造座談會,游錫堃主席致詞時表示,憲政改革應該「過程民主、結論開放」。儘管總統或行政院,都須考慮友邦感受與處境,政府推動政策時有政府考量,但也不能因政府考量,要求黨不能追求理想,不能在憲改方案都還未形成前,連表達的聲音都沒有。
游主席也提到,因為修改憲法是高門檻,現在民進黨在立法院席次無法完全主導,要通過修憲案,一定要各政黨接受。游主席出訪美國時建議美方採取結果論,能夠「保持關心,不必憂心」。同時他十二日與美方高層與智庫溝通,十三日中國國務院台灣辦公室主任陳雲林就與他們見面,提出很多意見,對內容也充分掌握。
游主席立場是正名制憲,民進黨黨綱一貫主張,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游主席強調民進黨對於憲改的三個定位:
由下而上,由外而內:讓幕僚充分去發揮,從民間與學者專家中匯集各方的意見;而由外而內就是「先民間後政黨」。
在憲政版本裡,什麼都可以談,從來沒有說什麼不能談,不管是哪一條條文,或者是總綱部分,都是可以進行討論。
政黨合議制:民進黨的憲改最終版本將先送立院黨團、中常會、中執會決議,在政黨合議過程,也會對行政部門的需要與立場做全盤的考量。
針對最近倒扁活動發生的暴力事件,游主席對因此受傷的民眾表示慰問。游主席指出,倒扁總部提出和平靜坐,結果卻採用非和平手段來進行訴求,是不適當的。有部分媒體,無眠無日的播送畫面,極盡挑撥、分化之能事,都是亂源之一,期望媒體能夠超然公正。
游主席再次呼籲,利用非和平、假和平的方式不能解決問題,唯有推動憲政改革才是正途。在現行憲法中,不只是總統的權利行使,還有行政部門,到底權限應該如何劃分,都必須加以探討,否則將導致中央政府效能的低落,也使治理能力大打折扣,必須對憲法做適宜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