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今(6)日於彰化市舉辦「2021國務青研習班」,總統暨黨主席蔡英文親自到場聽取學員成果發表並授予結業證書。蔡英文致詞表示,民進黨的青年工作,不是把年輕人當成樣板或點綴,是希望結合年輕世代的熱情、理念、好奇心,以及對新科技、新趨勢的敏銳觀察,一起來形成更大的改變與改革力量。她也期許大家,開始學習成為一名「更精鍊的改革者」,能保有價值理念,又能夠理解政治現實,然後在現實當中,耐心說服、盡力折衝,達成改革的目標。
有別於去年《島嶼未來青年上場》系列營隊暑期課程,本次研習班採單日密集授課,課程講師陣容堅強,包括黨副秘書長林鶴明、立法委員暨國際事務部主任羅致政、中國事務部主任吳峻鋕、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以青年參政、縣市治理、國際、兩岸、經濟等多面向的精彩課程,與學員進行深度交流,也安排學員實際模擬議事演練。
蔡英文主席致詞全文如下:
各位青年夥伴,大家好!
我今天從早上到下午,都在彰化跑了好幾個行程,這是今天最後一個在彰化的行程,無論如何都要來跟大家見一面。
剛才,也看到各位的演出,我覺得首長答不出話來的樣子滿像的,非常逼真,我一時之間還以為是套好的,顯然各位都對於在現實當中的執政與在野者,在質詢中的政治邏輯都掌握得很好。
在很多實際的政策裡面,更實質的意涵跟攻防我們也不能苛求各位在短短一天能夠完全清楚,但是感覺上大家是真的掌握得很好。
我們也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研習營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年輕朋友可以來體驗一下,在真實的政治的環境當中,我們怎麼樣把政策跟理想能夠有所實現。
這次的研習活動中,我們也看到有些熟悉的臉孔,是一月參加過「國務青行動計畫成果發表會」的夥伴,另外也有不少新朋友,歡迎你們。
我相信,不論大家來自什麼地方、過去有多少參與公共事務的經驗,從一系列的課程,和剛才的議會模擬中,應該多少能體會到,「政治工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透過類似的研習,民進黨和年輕世代之間,不斷創造出新的連結,也產生新的活力,這就是民進黨的傳統。
其實在座很多民進黨工作同仁,在他們更年輕的時候,多少都有參與民進黨的活動,從這些活動當中,他們對於公共事務有更深的理解跟更高的興趣,當他們畢業之後,也願意跟民進黨一起工作。
我們從去年開始,先後舉辦過「國務青旗艦營」,以及遍地開花的「熬民主」活動,再到今天的「國務青研習班」。我們希望支持更多青年,有機會走進台灣社會各個角落,試著用行動帶來改變。
我特別要強調,民進黨的青年工作,不是把年輕人當成樣板或點綴。我們的青年工作,是希望結合年輕世代的熱情、理念、好奇心,以及對新科技、新趨勢的敏銳觀察,一起來形成更大的改變與改革力量。
像是大家應該有注意到,在連江縣黨部,我們有年輕的李問主委。在台北市黨部,我們也有具指標性的吳怡農主委。民進黨的年輕世代,不只在中央打拚,更開始扎根地方,改變地方政治的生態。
不過,我也要提醒大家,改革並不容易,不是三言兩語就做得到。要落實改革,就必須對政治有現實感,也要能在各種利弊得失之間,來做權衡。
我們以現在所在的彰化縣為例,這裡有全台灣最好的海上風場,事實上在亞洲區裡面,這裡應該也是最好的風場,也有最充足的日照。許多人期待透過發展綠能產業,將彰化打造成「風光大縣」,也就是風電跟光電的大縣。
不過,當我們真的開始推動能源轉型,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在實際的實現當中有很多挑戰。
離岸風電需要外商的資本和技術,也希望逐漸做到供應鏈的本土化。怎麼樣達到這樣的目標,需要溝通,也需要權衡。
風電和光電,能創造乾淨的能源,但可能會排擠漁場或農地。如何兼顧環境生態和農漁業的發展,創造雙贏,這也需要仔細溝通和權衡,然後找出最適合的方案。
以及,我們的轉型目標,如何說服在地鄉親,以及不同政黨的地方首長,促成最大公約數的團結合作?這也是一個挑戰。
民進黨執政以來,我們固然堅持推動各種改革工作,但這也是代表著,我們每天都必須面對考驗,也必須做出選擇,選擇一條最有利於穩健落實改革目標的路。
所以,今天在場的年輕朋友,大家對台灣的未來都有期待,也願意投身公共事務,這是非常棒的事情。
而我要進一步期許大家,開始學習成為一名「更精鍊的改革者」,能保有價值理念,又能夠理解政治現實,然後在現實當中,耐心說服、盡力折衝,達成改革的目標。
這就是台灣政治需要的人才,我也希望大家能成為這樣的人才。
在這裡,我要給大家一個任務。我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一個地方,深入了解那個地方的社會樣貌、產業情況、政治生態。然後回頭思考:我們在意的改革理念,如何落實到那個地方?然後不久的將來,你可能變成那個地方的主委。
我也期待你們經過歷練以後,可以告訴我一個很好的答案。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