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說帖》
反對與中國簽訂CEPA的十大理由
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姜增偉在9月8日表示,「兩岸可以建立類似港澳和大陸簽署的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這是中國官方在馬政府上台後,首度對外公開回應馬蕭大選時提出的「兩岸共同市場」(一中市場),國民黨政府並對此表示樂觀其成、循序漸進的態度立場。
馬英九的思想總路線,就是政治的「終極統一」加上經濟的「一中市場」,而CEPA正是實踐此總路線重要的一環。台灣一旦與中國簽訂CEPA,台灣的勞工將大量失業;台灣的農業將全面崩盤;廉價的中國毛巾、鞋子等商品,甚至中國黑心食品、玩具也將大搖大擺的充斥台灣大賣場;台灣的主權不但港澳化,台灣的經濟也將被鎖在中國。台灣與中國簽訂CEPA,犧牲的將是台灣的勞工、農民、婦女小孩,本土企業,以及一般市井小民的生存利益。
傾銷商品無法擋
有毒奶粉吞腹內
台灣農業全崩盤
本土企業倒一半
台灣勞工丟飯碗
台灣資金攏搬去
貧富差距三級跳
只准台灣向西行
一國兩制沒人要
台灣主權港澳化
n 傾銷商品無法擋
中、港CEPA第七條文載明「雙方承諾一方將不對原產於另一方的進口貨物採取反傾銷措施」,意謂CEPA簽訂後台灣必須放棄對中國「反傾銷措施」的權利,也無法課徵平衡稅。根據WTO調查報告,中國是全球反傾銷調查的首要目標。2007年WTO收到159件反傾銷調查訴求案,其中60起針對的就是中國,居全球之首。過去中國低價毛巾、鞋類大量傾銷台灣,財政部分別於2006年9月以及2007年7月宣布對中國進口毛巾、鞋子課徵反傾銷稅,徵課期間為5年,讓台灣的毛巾、製鞋業者才得以喘息。一旦簽訂CEPA,在中國各項政策補貼,以及低廉勞工和土地的優勢下,台灣終將淪為中國低價商品傾銷的市場。
n 有毒奶粉吞腹內
民調顯示,九成的台灣民眾對中國黑心食品問題感到憂心。2008年9月爆發中國毒奶粉事件,舉凡糖果、糕餅、巧克力及包裝奶製品都陸續被驗出三聚氰胺,造成全球的恐慌。黑心或有毒的中國食品事件近年層出不窮,從「黑心奶粉」、「黑心寵物飼料」、「致癌大閘蟹」到「有毒二甘醇牙膏」,引起全球性恐慌。CEPA的目標是擴大商品的流通,一旦台灣與中國簽訂CEPA之後,台灣將接受中國單方面的檢驗結果及標準,不但這些低成本的中國黑心食品將佔據台灣大賣場,危害台灣每一位小老百姓的健康安全,同時也會拖累台灣品牌在國際上的形象。
n 台灣農業全崩盤
香港的農業人口僅約5,300人,而台灣的務農人口則約有53萬人,是香港的100倍。目前台灣對中國農產品進口的管制貨物仍有包括稻米、大蒜、香菇、花生等831項,佔台灣所有的農產品進口項目的37%。按照WTO的規範,如果要成立諸如CEPA這類特別關稅聯盟,開放項目必須要涵蓋大部分的進口項目,意謂CEPA的簽訂會讓中國進一步要求中國農產品對等互惠輸台。到時候廉價的中國農產品以及農業加工品大量傾銷台灣,不但嚴重打擊台灣農民的生計,更將造成台灣農業的全面崩盤。
n 本土企業倒一半
過去雲林原有200多家毛巾工廠,年產量2,700公噸占全國99%,但在台灣與中國同時加入WTO之後,面臨中國毛巾的低價傾銷,如今只剩下約50家,年產量僅剩1,300公噸。不僅是台灣毛巾業者,其他包括家具、製鞋、織襪、陶瓷等傳統製造業也都面臨同樣的困境。CEPA的簽訂在實現台灣與中國貨物的貿易零關稅,香港在2003年與中國簽署CEPA之後至2007年間,香港對中國出口的增幅為10.48%,而香港自中國進口的增幅則高達69.25%,兩者幅度相差七倍。由香港的經驗可知,最終台灣亦將淪為中國廉價商品傾銷的市場,本土傳統產業將陷入經營困境。
n 台灣勞工無頭路
香港與中國簽訂CEPA後至今5年之間製造業就業人口減少了15%。目前香港製造業的就業人口僅佔其整體就業市場的4.1%,而台灣的製造業就業人口比例仍有27.8%,若以香港經驗計算,一旦台灣與中國簽訂CEPA後,台灣的製造業就業人口將減少44萬人,相當於台灣現在的總失業人數。中國勞工的薪資只要台幣六千元,農民只要三千六百元,中國農村還有至少一億五千萬以上的剩餘勞動力。CEPA的簽訂將會讓台商更方便到中國投資設廠,不但把台灣原本的生產線整個移到中國,同時也會將產品回銷台灣與本土企業做低價競爭,造成更多的本土企業關廠歇業,讓台灣勞工的飯碗不保。
n 台灣資金攏搬去
過去即使是在政府的嚴格控管之下,2007年台灣對中國投資佔台灣對外總投資比例仍高達60.7%。2007年台灣投資中國金額亦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2.39%,位居全球第一,反倒是國內投資率年年下滑。台灣的資金大量跑到中國,排擠對台灣投資,是造成目前台灣國內經濟成長動力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台灣經濟的活路是要想辦法擴大對台灣的投資,而CEPA只會讓台灣的錢統統都搬到中國去,加劇台灣經濟的失血速度。
n 貧富差距三級跳
香港原本就是貧富差距非常嚴重的地區,與中國簽訂CEPA之後更加進一步惡化,2006年香港收入最高10%家庭的平均收入已經是最低10%家庭的52倍,而1996年及2001年分別為38倍與46倍。一般工人階層每個月收入約3、4千元港元,光是公寓1,200港元的租金就超過他們工資的三分之一。CEPA的簽訂會讓跨國大企業賺取更多利益,但是受到衝擊及付出成本的多是本地的勞工、農民,以及低教育程度者,導致富者越富,窮者越窮。一旦貧窮人口成長的速度加快,整體台灣社會安全網的負荷也會加重,最後仍必須由全民來買單。
n 只准台灣向西行
中國積極想跟台灣簽CEPA,但是卻阻撓台灣與其他國家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反對台灣加入「東協+N」自由貿易區。前中國外經貿部部長的石廣生曾不假辭色向各國警告,「和台灣洽簽FTA等於干涉中國內政,後果自負」、「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是國家和國家之間所簽署的協議,而台灣不是一個國家」。中國藉由CEPA孤立及圍堵台灣,只留一個往西的出口,企圖把台灣納入中國經濟勢力版圖。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應該面向世界追求全球化,與世界接軌並不斷擴張經濟版圖。CEPA只會將台灣經濟完全鎖在中國,使台灣淪為中國的經濟附庸。
n 一國兩制沒人要
中國在中港CEPA第二條第一項原則中設下政治前提條件,要求應遵循「一國兩制」的方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2007年6月6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實施十周年時曾公開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來源於中央的授權,中國是單一制國家,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不是香港固有的,而是由中央授予的。」,充分反映出中共政權在「一國兩制」背後真正的統治威權心態。根據陸委會歷年所做的民調,台灣民眾接受「一國兩制」的比例都不超過一成,表示中國的「一國兩制」主張在台灣完全沒有市場,但是中國卻企圖透過經貿套駐台灣,逼迫台灣人民接受中國的「一國兩制」。
n 台灣主權港澳化
目前為止,中國總共與30個國家或地區建立13的自由貿易區,採取CEPA模式的只有香港、澳門兩個中國特別行政區,其他的國家都是採取FTA(自由貿易協定)模式。在中港CEPA的前言,開宗明義即定位雙方是「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關係,是中國國家主體與其特別行政區之間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安排。如果台灣與中國簽署的是CEPA模式而非FTA模式,台灣將被矮化淪為等同港、澳特別行政區的地位,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如同現在的香港社會一樣,包括歷史學家、企業家都噤聲不敢批評中國政府,CEPA下的台灣人民不但會失去長期追求建立的自由、民主制度,同時也將失去促進中國人權及民主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