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5大遊行&陳雲林來台
論述說帖
|
|
◎反黑心‧顧台灣百萬人民站出來! |
P.2 |
反對黑心商品…………………………………………… |
P.4 |
反對一中教育…………………………………………… |
P.5 |
反對掏空主權…………………………………………… |
P.6 |
反對一中市場…………………………………………… |
P.7 |
反對無能政府…………………………………………… |
P.8 |
◎為台灣把關,向中國說不! |
P.9 |
反黑心‧顧台灣百萬人民站出來
最近以來,台灣陷入空前未有的焦慮與不安全感。
面對全球經濟的挑戰,台灣股市狂跌、經濟陷入危機,政府提不出一套有效的政策,還說救經濟沒有萬靈丹,還要人民自行負責!
面對天災人禍的威脅,政府喪失危機管理的能力,不但無能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也不能得到政府的保障。
政府的無能,使人民對政府的不滿達到臨界點,人民對政府的信心也徹底崩潰。
最近一個月,中國的毒奶粉橫掃台灣,人民身陷黑心食品的恐慌中,但政府處理此一事件,不但亂無章法,讓民眾與廠商無所適從,讓國人健康受到嚴重危害,且迄今未嚴正要求肇禍者中國政府出面道歉、賠償,還給台灣人民一個公道,反而畏首畏尾,維護中國,不敢得罪中國,甚至一度主張,今後中國產品只要在中國檢驗過關,就可以免檢驗進入台灣,在在讓國人對政府捍衛國人利益的能力與意願高度質疑。
政府在中國毒奶粉事件的表現,清楚體現了這五個月以來,當前政府對中國的思維與一貫作法:唯中國馬首是瞻。
這五個月以來,馬英九先生在主權上自我矮化,把『總統』職稱貶為『先生』,把台灣從國家降格為地區;在經貿上全面冒進開放,毫無風險管理機制;在外交上片面休兵,全面棄守;在國安上拖延軍購,削減預算,弱化國防;在教育上開放中生來台,改用漢語拼音,更進而大力推動與中國簽訂所謂更緊密經貿關係,試圖將台灣港澳化,將「一中市場」法律化、制度化,種種措施,都是棄台灣利益於不顧,也無視台灣民意的存在。
我們認為,當前政府的無能,已經使人民對政府失去信任與信心;當前政府對中國的軟弱,更讓人高度質疑其捍衛台灣利益的能力與意願;當前政府逐步掏空台灣主權的作為,更引起台灣民眾普遍的焦慮、不安與憤怒。
為了向政府表達人民的不滿與憤怒,為了向中國表達台灣人民的態度,也為了國際表達台灣人民的心聲,台灣須要人民的力量,須要大家共同來參與。
1025,反黑心,顧台灣,百萬人民站出來!
1025,反黑心,顧台灣,百萬人民逗陣走!
反對黑心商品!
近來中國毒奶粉四處流竄,食品中的膨鬆劑胺粉也傳出含有高量的三聚氰胺,再次讓台灣人民陷於中國黑心商品所造成的恐慌與不安之中,而馬政府的處理方式亂無章法,貨品上架、下架的標準不一,人民無所適從,不僅廠商受害,民眾的食品安全也無法獲得保證。且事件發生至今已經兩個多月,我們未見馬政府要求罪魁禍首的中國政府出面道歉、賠償,還處處以中國馬首是瞻,仰其鼻息,出賣國人健康,就連一個最基本,還給台灣人民的公道,馬政府都辦不到!
⊙對台灣人軟土深掘
台灣的專家代表團到中國,製造三聚氰胺毒奶粉的三鹿公司、都慶公司,沒有表示任何需要負責的態度;中國的專家會議團來台灣,山東都慶公司也派代表參加,馬政府的衛生署將其奉為上賓,還安排去「訪視」台灣有良心卻受害的廠商金車公司。由此不對等的案例可見,台灣政府對待台灣人民的作法,是讓公平正義被嚴重傷害,並將台灣與中國的相互對等關係予以自我放棄。種種作為,只是讓台灣人的心在滴血。
⊙要中國道歉與賠償
針對毒奶粉橫掃台灣,造成進口商、製造商的商業損失,以及台灣人民對食品安全的信心崩盤,馬政府至今只有對國人說說嘴,卻一直未正式提出要中國道歉與賠償,我們認為馬政府不得在此事件上讓步,應該要承擔起為國內所有受害者集體來向中國求償之責任,要求中國政府出面道歉及處理賠償事宜,絕對不容許馬政府軟趴趴,做個軟腳蝦,讓中國這個加害者可以肆無忌憚地欺凌台灣民眾。
⊙嚴禁中國黑心商品毒害台灣人
中國的黑心商品入侵台灣無孔不入,舉凡吃的奶粉、蓋的棉被、睡的床墊、穿的鞋子、玩的玩具、用的鈔票,從食衣住行育樂,任何商品隨時都會有讓人黑心致命的危險,所以,我們要求在中國的食品檢驗機制尚未改善前,政府應禁止中國食品進口,同時,絕對不可同意食品只經中國官方檢驗過關者即台灣免驗制度;而且,政府更應主動提供資訊,讓消費者明白有毒食品危害人體健康之情形,並公佈製成食品的食材原產地,讓消費者能有安心的購物選擇環境。
反對一中教育!
馬英九上台後,推動開放中國學生來台讀大學、承認中國大學學歷,及漢語拼音,意圖用開放換取不切實際的善意,這是完全不負責任,棄守台灣教育文化防線的作法。一中教育體系一旦成真,高等教育資源分享中國學生,本地大學生的全球競爭力必然下降;承認中國大學學歷,中國人立刻可參加證照考試,馬上搶走台灣大學生的工作機會;推行漢語拼音實為與中國接軌,放棄台灣文化的主體性。
⊙開放中生來台,台灣人繳稅,中國人讀書
中國學生來台讀大學,這根本就是台灣人納稅,給中國人讀書。台灣學費水準相對各國而言偏低,各公私立大學更是長期享有政府的資源。若是大量的中國學生進入校園,分享設備、學術資源,卻也繳一樣的學費,對於台灣學生及家長來說,十分地不公平。如果我們的公立大學還可增額錄取,為何不提供給台灣的學生,讓更多青年學子有向上流動的機會?為何教育資源已經不足,還要讓更多外人來分享?
⊙承認中國學歷,搶走台灣人工作機會
今年8月大學生失業率,已經創下了1985年9月以來的歷史新高,達到5.26%。一旦承認中國學歷,中國的畢業生更可能前來台灣就業,搶走台灣大學畢業生的工作機會。根據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法,只要承認中國大學學歷,就等於立即開放考證照,考上後將搶走專業白領勞工的工作。2008年中國大學生超過1千8百多萬人,數量全世界第一,加上語文的優勢,開放後台灣畢業生競爭壓力之大可以想見。況且在削價競爭下,更可能讓台灣整體的工資水準下降。
⊙推動漢語拼音,背離國際生活環境便利
通用拼音自2002年開始適用已六年,中央及多數縣市皆已採用,豈可「改朝換代」就另立新制?任意地調整拼音,將造成使民眾及外國友人更大的困惑。任何一個民主政府,都不會輕易盲動更換拼音政策,放棄台灣的文化自主及尊嚴,去屈從中國的制度,無異於對國際形塑台灣是中國一省的形象。此外,更是浪費數十億的經費,勞民傷財。
反對掏空主權!
馬英九上任後,在外交上片面休兵,在國防上削減預算,在兩岸上冒進開放,在文化上推動漢語拼音,與中國接軌,更竟而公開稱台灣與中國是「非國與國的特殊關係」,是地區對地區的關係,將台灣從國家降格為地區,將自己從總統降格為「區長」:
⊙馬英九使台灣淪為「叛亂團體」
馬英九的說法已經去國家化、去主權化,使台灣重回國共內戰的延續,但未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定位為叛亂團體,也未將中國定位為被叛亂團體竊據的國土,等於實質上向內戰的另一方投降,使台灣淪為「叛亂團體」。馬英九選擇了兩蔣時代都不會主張的最壞狀況,使中華民國淪為被推翻的舊政府,台灣成為叛亂團體統治的地區。馬英九認為只有一個中國,但國際間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代表中國的合法政府,如此台灣便成為「地方政府」,未來兩岸間的談判,等於是地方與中央政府的談判,等於是要談「如何統一」的談判。
⊙馬英九從「終統」到「已統」,背棄台灣人民
馬英九選前聲稱自己是「台灣人」,主張台灣前途要由台灣人民決定。但是,馬英九已經背棄了台灣人民,完全忽略了台灣人民的意志。他以台灣民選總統身份主張「一個中國」,甚至已不再強調「各表」,而自稱「台灣地區」,使台灣掉入中國的「一中」陷阱,讓台灣談判籌碼盡失。萬一將來中國以武力犯台,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將成為內政問題,台灣便無法要求外援,嚴重對台灣的國安造成嚴重影響。
⊙馬「區長」剝奪台灣人民選擇自由
台灣主權屬於台灣全體國民,我們不排除兩岸發展任何形式的關係,但都必須要透過公民投票來決定。馬英九片面主張「一個中國」,自稱「台灣地區」,已經剝奪了台灣人民自由選擇未來的權利。馬區長果然選前說一套、選後做一套,選前自稱「台灣人」,但事實證明馬英九是徹頭徹尾的「中國人」!
反對一中市場!
近來中國再度提議與台灣簽訂CEPA,意圖藉由經貿合作矮化台灣主權,落實台灣的港澳地區化。馬政府隨即呼應,表示樂觀其成,完全無視風險的存在。台灣一旦與中國簽訂CEPA,後果不堪設想,對於中小企業聚集的南台灣,更將造成最直接的衝擊:
⊙台灣農業全崩盤
屆時台灣必須開放目前831項禁止進口的中國農產品將嚴重打擊台灣農民的生計,造成台灣農業的全面崩盤。
⊙中小企業倒閉
在CEPA下,中國廉價商品進口,完全不受限制,本土傳統產業將陷入經營困境,出現中小企業倒閉潮。
⊙大量勞工失業
CEPA將加速台灣產業外移,若以香港經驗計算,台灣的製造業就業人口將減少44萬人,相當於台灣現在的總失業人數。如果再開放中國學生來台,承認中國學歷,則台灣的專業技術人員也將面臨嚴重的衝擊。
⊙貧富差距三級跳
香港經驗顯示,CEPA簽訂後貧富差距加速擴大,最高與最低十等分位組的所得倍數,現暴增至52倍。
反對無能政府!
馬英九選前高喊「馬上好」,結果從各項經濟指標來看,卻是「馬上倒」;從近日政府處理「油價」、「通膨」、「股市」等台灣經濟面對的挑戰,手忙腳亂,提不出一套有效對策;處理中國黑心食品侵台,亂無章法,讓人民對政府徹底失去信心。
這個政府,真正是一個無能的政府!
⊙經濟成長下滑
2008年第一季6.25%,這是民進黨執政時交出的最後一張成績單,但台灣的經濟情勢在政黨輪替後有了重大變化。根據主計處在2009年預算書的預測,今明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4.32%及5.08%,但政府最近已表示,無法達成。
⊙股市慘跌
比較國際主要股市的表現,台股下跌的幅度高於一般國家;520以來下跌超過4000點,跌幅超過40%。新政府雖然先後提出6次對策,但股市表現仍一蹶不振。
⊙物價飛漲
台灣的物價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影響,在CPI七月份達5.91%,創下1990年10月以來的新高。但新政府顯然提不出有效的因應對策。
⊙貿易入超
對外貿易向來為台灣經濟成長的主要動能,但自今年7月份起已連續兩月出現貿易入超,8年來首見。8月份的外匯存底減少88億美元,為2000年4月以來最大的單月減少幅度。全球景氣衰退已開始影響台灣的出口。
⊙景氣對號燈亮警訊
最新的統計顯示,7月份的景氣訊號分數僅16分(藍燈),為2003年SARS以來最低的分數。
⊙消費者信心降到低點
中央大學8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56.08分,為1999年該調查有史以來最低點。
⊙痛苦指數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