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議題分析〉
二次江陳會談可能涉及議題及回應基調
國際事務部2008.10.20
一、說明:
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即將來台,進行二次江陳會談,目前兩會談判議題已漸浮上檯面,茲根據近日政府與中國國台辦之相關發言,就此次兩會協商可能涉及議題及建議之回應基調,分述如下,以供鈞參:
二、兩會協商議題
(一)具體協商議題部分
本次兩會談判主要聚焦在五項議題,除食品安全外,其他幾項議題在民進黨執政期間就已與中國進行談判,茲就五項議題,略述如下:
1.包機直航截彎取直
‧ 目前可能協商方向:
目前已披露之截彎取直航線,在北方航線方面,飛機飛離台灣後,往北走現在的國際航路B576,還沒到日本、韓國飛航情報區,立刻西轉進入上海飛航情報區,轉往華中、華北。包機閃過日、韓飛航情報區,不涉及其他國家,雙方避免碰觸敏感國際航路問題,由於不是國際新航路,將不用向國際民航組織(ICAO)申請,屆時周末包機及貨運包機將一起適用直航航路。此將使我方R8禁航區取消;南方航線部分,則是不再飛經香港飛航情報區,提早轉向廈門。
‧ 回應基調:
截彎取直航線談判在本黨執政期間早有規劃,規劃的航線都以現有國際航線為主,要求必須經過第三國情報區,反對直接跨越台海中線,以避免有淪為國內航線之疑慮。原先規劃的北方航線循B576航線經過日本琉球的情報區再折往上海情報區,南方航線則是經A1航線到香港飛航情報區後轉往中國南部。
依目前媒體披露之交通部規劃的北方航線,並沒有經過琉球、韓國飛航情報區,而是直接進入上海情報區,這條新航線將完全成為國內航線,且迫使空軍訓練空域R8禁航區取消;R8禁航區設立是保護台北盆地政治經濟中心,如果為了截彎取直放棄保護台北的禁航區,後果不堪設想。
2.海運直航
‧目前可能協商方向:
經過數次協商,包括旗證、航線定位、兩岸各自參與直航港口等問題,兩岸早已取得共識。雙方所剩較大的爭議為,台灣要求開放權宜輪參與,但中國方面只同意兩岸船舶參與。中國雖提出權宜輪可改在香港註冊來解套,但此對台灣航商仍較為不利。
‧回應基調:
海運直航經過本黨執政時期多次協商,包含旗證、航線定位、兩岸各自參與直航港口等問題都取得共識,雙方爭議在於兩岸航線外國航商能否經營。如果兩岸航線只有兩岸航商可以行駛,將會使台灣海峽成為內海,加上台灣有許多商船採用的是「權宜輪」模式,船泊都是登記為外國籍,如果只有登記為兩岸國籍的船隻才能經營航線,將會使台灣船商遭受極大損失,因此本黨須堅持允許外籍航商經營兩岸航線。
3.擴大包機航點
‧目前可能協商方向:
今年六月的兩會談判,台灣一口氣開放了8個航點,迄今僅餘桃園以及松山機場有班機,其他航點乏人問津;中國則開放了5個航點;此次兩會談判,雙方將同意「大幅」增加航班數,且是「倍數」放大,至少會成長一倍,每周可望有36班以上。航點部分中國擬新增開放成都、重慶、桂林、深圳、大連、杭州6個航點。
‧回應基調:
針對中國擬擴大包機航點,無特別回應。
4.貨運包機
‧目前可能協商方向:
本黨執政時期是將包機直航、中國觀光客來台,與貨運包機三項議題一併與中國談判,目的是追求對台灣最有利的結果。然而今年六月海基海協兩會協商時,馬政府卻改變作法,將最有利於台灣的貨運包機切割處理。此次陳雲林來台進行二次江陳會,據透露,由於兩岸航空公司貨運包機運能比例懸殊,大陸一直不願鬆手。這次雖將開放貨運包機,但中國方面傾向僅限兩岸間的貨物,拉到香港中轉至歐美等地的轉口貨,擬暫不開放,但我方仍極力爭取中。航點方面,我方預計開放桃園機場為貨運航點,中國方面開放上海、廣州等航點。
‧回應基調:
貨運包機對台灣較有利,因為有兩岸間便捷的空中貨運,台灣可將高端的研發部門和精密零件生產留在台灣,把低端的組裝放在中國,這對台灣經濟比較有利。本黨執政時期已與中國談妥兩岸每天各飛一班、一年一千餘航次的共識,航點則是兩口(桃園、高雄)對兩口(上海、廣州),加以這幾年台灣出口貨量大幅衰退,兩岸貨運包機為新的轉機,但「兩岸貨」與「轉口貨」的貨量差異相當大,開放轉口貨才對台灣經濟有實質的幫助。此次海基海協談判應該要維持這個成果。
5.食品安全檢驗
‧目前可能協商方向:
此次雖將協商兩岸食品安全機制,但以中國至今不願向台灣人民道歉,且台灣衛生專家團上次赴中未有實質成效來看,未來即便建立兩岸食品安全機制,但恐將流於形式,未必能發揮實質作用。並且,若是果真確立食品經中國官方檢驗過關者台灣免驗,對國人安全與健康將是重大威脅。
‧回應基調:
近期中國毒奶粉橫掃台灣,人民深陷黑心食品的恐慌中,對國人健康造成嚴重危害,為確保國人健康安全,我方應要求兩會食品協商應該包含不良產品通報機制、損害賠償機制,並且要求中國輸入台灣的食品、動物飼料、藥品、嬰幼兒用品(含玩具)和醫療器材都必須符合台灣的品質標準與安全標準以及相關法規;並應堅持逐批抽查,若出現問題產品,中國必須同意我方派專家團前往進行實地調查。
(二)立院監督議題
現行「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兩岸簽訂之協議,內容「涉及法律之修正或應以法律定之者,協議辦理機關應於協議簽署後三十日內報請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若內容「未涉及法律之修正或無須另以法律定之者,需送立法院備查」(第五條第二項)。
前次六月舉行之第一次江陳會談後簽署之「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協議」,雖未涉及修法,仍須完成立院備查程序,惟前次協議在送立院備查程序上,曾引發爭議。
此次有關航線截彎取直、海運直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食品安全(食品安全衛生法),涉及修法者,一定要送立法院完成審查動作後才能實施;且我方應持續要求立院通過本黨立院黨團提出之「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草案」,以讓監督機制更完備。
三、國際媒體對二次江陳會談的相關報導整理
針對陳雲林來台與江陳會談,國際媒體迄今並無太多報導;有報導者亦僅簡單帶到:
近日國際媒體對陳雲林來台報導彙整表:
日期 |
國外媒體 |
內容整理 |
09/29 |
印度 Hindustan Times |
引用法新社AFP 的外電,報導陳雲林將來台。 |
10/04 |
|
報導台美軍售案,兼提及陳雲林來訪。 |
10/08 |
英國衛報Guardian |
報導美國對台軍售,中國表達不滿,但提到馬上任後兩岸關係改善。提到陳雲林來台灣訪問,會是從1949年以來中國來台最高領導者。 |
10/09 |
路透社Reuters |
報導說陳雲林來台會是歷年來台最高層級的官員,指出陳來台會討論海上貨運直航,以及週日包機等議題。 |
10/12 |
澳門Macau Daily Times |
談到陳雲林來台討論議題(海運直航等),並且提到如果陳來台灣,本黨會有一連串的抗議活動。 |
10/13 |
網路新聞「Earth Times」 |
報導本黨宣布舉辦遊行針對陳雲林來台,並提到馬政府親中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