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週刊最新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民眾對國民黨執政的滿意度創下最低點僅達32.1%,對民進黨制衡表現的滿意度則首度達到36.8%,使民進黨的滿意度首度超過國民黨。對此調查結果民進黨感受到的不只是雀躍,更是責任重大。做為台灣史上第一個可能備受期待的執政政黨,民進黨願意以最誠懇虛心的態度,聽取媒體和學者們的意見。
為此,民進黨廿日下午二時召開「走在執政的期許上」座談會,由主席施明德親自主持,這場座談會民進黨邀請了魏啟林(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邱坤良(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邱晃泉(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台北律師公會理事、律師)、尹乃菁(TVBS資深記者)、陳國祥(中國時報副總編輯)、楊憲宏(超級電視台新聞部總企畫)、郭崇倫(中國時報國際新聞中心主任)、胡文輝(自由時報副總編輯)等人與會,與會者的專業背景包括外交、新聞、人權、文化、經濟等方面,極具代表性。
座談中魏啟林教授表示,民進黨應從提昇政策品質上努力,加強管理現代國家的工具與能力,首先則可製作各項政策的白皮書。此外亦應說明民進黨反金權並非反商,因為金權政治不可能給工商界帶來公平競爭的環境,對工商業界是不利的。
邱坤良教授則指出民進黨應致力於提出具體的文化政策,並且不應停留於口號,需具體實踐,如黨慶和過去舉辦的文化會議方式都是一個可行的方式。
胡文輝先生表示,在台灣安定牌一直頗有功效,因此,民進黨應展現一旦執政將能帶來比國民黨更大的安定,而台獨則應從道德訴求轉化為公共政策,民進黨的政策同時須整合不同利益,因此必須更具妥協性與折衷性。面對未來組成聯合內閣的可能,必須小心行事,以免學習執政卻落入分贓政治。
邱晃泉先生指出,此次民意調查對民進黨的滿意度是指制衡表現,因此,為強化執政能力應成立影子內閣,另外,此次民調中顯示許多民進黨支持者,可能在總統選舉中支持李登輝,這個問題亦應謹慎面對。
陳國祥先生則表示,民進黨的角色從被壓迫者到監督到期待成為執政者,應快速在自我概念和行事做為上進行調整。在統獨和族群的立場上去除極端而求中和,並強化政策中的負責意識,強化民眾的信心。
楊憲宏先生則指出,民進黨過去提出的各項主張,如加入聯合國、總統直選等議題,都被國民黨吸納,使民進黨常在政策上吃虧,這是執政的關鍵。另外,亦應加強中國問題政策的能力,讓中國把民進黨當成對手。
尹乃菁女士提出,民進黨應走出過去悲情與苦難的印象。這不只是形象包裝的問題,更應該強化政策能力,而重點首應強化黨中央的能力。並就中國問題從叫陣、反應改為面對參與。
郭崇倫先生則表示,在大陸與外交政策上應區分何者為路線、何者為政策。民進黨針對這兩個問題與國民黨如今並沒有太大的路線差異,應多做政策辯論,而減少意識型態的爭執。民進黨的決策應有彈性,不要陷入「民粹主義」的危險,使得政策的決定大家都參與,導致微妙的政治決定太早曝光,這個問題在三黨不過半組成聯合內閣等問題上,特別應該注意。
面對多位學者專家的批評和指教,施明德主席表示感謝,並表示民進黨一直在發覺台灣社會存在的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同時,民進黨也希望社會各界共同來找出民進黨的缺點和盲點,讓民進黨認真地反省、思考,因此,今天不是來聽大家說好話,而是為了給民進黨一個反省與負起責任的機會。